他叙述自己的采访、创作经历,听听这位老企业报人的心声: 《美丽并不遥远》后记(节选)

每当完成一部作品,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美丽并不遥远》是我的第6本著作,收录了自1995年至今20年间在海外旅行时写的56篇散文。每篇文字配发了若干幅图片,力求图文并茂,让读者感受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从而获得视觉的美感和心灵的愉悦。

我喜欢读书,也喜欢旅行。小时候,父亲教我的一句格言:“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一直将它作为人生的座右铭。

回顾20多年的创作历程,从书本上,从旅行中获益匪浅。我深切体会到“阅读是心灵的旅行,旅行是心灵的阅读”,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上中学读书,我爱好古典文学,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中的许多篇章。参加工作后,我教过书,做过工,办过报,在建材行业干了40多年。在这段时间,我有幸认识了业内一大批企业家。有的思维敏捷,胆识过人,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有的勤奋敬业,与时倶进,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有的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脱颖而出,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品牌;还有的敢想敢干,能谋善断,从温州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把事业做大、做强。他们是实干家,他们是成功者。然而,每一个创业者的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创业史,每一个创业者的背后都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每一个创业者的心中都蕴藏着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我经常采访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与他们谈心。循着他们的脚印,透过他们的汗水,去感受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去领略他们的魅力和情怀。

每当采访归来,掩卷而思,我的心灵常常受到震撼,我感到自己有责任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向广大读者讲述他们的辉煌、他们的失败、他们的喜悦、他们的烦恼……从这种剥茧抽丝的描述中,诠释他们的生活理念,揭示他们的成功秘诀。于是,相继完成了30余篇的报告文学,后来编辑成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书名为《人生风景》。

在此同时,我还写了《古诗艺术探胜》、《诗林拾翠》两本书,探讨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修辞方式等问题,分别于199211月和199512月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此外,我专注散文写作,先后出版了《海外风》和《秋窗流萤》两本散文集。

从我的创作过程看,写过文学评论,写过报告文学,也写过散文随笔,虽然有点“杂”,但就自己的写作态度而言,还是认真、用心和严谨的。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我最钦佩的人是李白。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潇洒的旅行家。青年时期,他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古蜀道留下了他匆匆的身影,黄鹤楼回荡着他朗朗的笑声,香炉峰旁,他赞叹瀑布的雄伟,凤凰台下,他抒发怀古的情怀。“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几乎走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甚至在里也游天姥,登云梯。最后安徽当涂“下水捞月”,带着洒脱和遗憾离开人世。祖国山河的雄奇壮丽,使李白驰骋想象,诗兴激发,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大多在旅途中写就的。

    从小,我就有一个愿望,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像李白一样,徜徉山水,走遍名山大川,甚至跨出国门,周游世界。但是,在那思想和文化被禁锢的年代,实现这样的愿望谈何容易。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外面的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对一般的中国人来说,走出国门已不是遥远的梦。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旅游更是成为一种时尚。许多退休老人将旅游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三五成群,说走就走;“上班族”们虽然工作繁忙,也利用周末或休假时间,呼朋唤友,结伴而行。每当背起行囊,走在路上时,享受新鲜的空气和温柔的阳光,洗去胸中的尘垢,焕发蓬勃的生机,岂不乐哉

在我看来,旅游和旅行有所不同。旅游重在“游”,走马观花,寻求快乐;而旅行重在“行”,行成于思,追求心灵上收获。套用哲学上的概念,旅游是“形而下”,旅行则是“形而上”。人生就像一场漂泊的旅行。相遇以后又分别,分别以后又重逢。许许多多的境界,都需要用心默默地体验。

当生命之舟泊在一个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外国港湾时,我不由惊诧:这世上,还有许多美丽存在。古老的街道,优雅的建筑,迷人的景致,异域的风情,让人赏心悦目。停下脚步,听听教堂钟声;坐在广场,看看鸽子翱翔;或在草地晒太阳,或到高坡看晚霞……正如法国艺术家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悠久历史是沉淀的美,神奇传说是流动的美、灿烂文化是凝重的美,民族风情是缤纷的美,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美丽离我们并不遥远。

感谢我的朋友、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陆春祥先生在百忙之中,通读全书,并为之作序。他的鼓励和教诲,我将铭记在心。

感谢《经济日报》原副总编辑、《中国建材报》名誉社长张颂甲先生、温州大学副教授吴式南先生以及已经去世的辽宁省作家协会原书记处书记、主席阿红先生和浙江省文学院原院长盛子潮先生等国内著名作家、学者,他们都为我的著作写过序言或评论。

今后,我将继续遵循“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理念,身体力行,坚持不懈。我认为,读书为“静”;旅行为“动”。读书时聚精会神,如拉紧弓弦,为“张”。旅行时身心舒畅,精神放松,则为“弛”。一静一动,一张一弛,劳逸结合,乃人生之快事也。然而,书海浩瀚,一个人所读之书,只不过九牛一毛;天下很大,一个人所见之景,无非一鳞半爪。因此,读书无止境,旅行无边际,我很欣赏一句话:读书和旅行永远在路上。

花开花落,春去春来。时光飞逝,青春不再。在有生之年,我还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增加对人生与世界的认知;我将笔耕不辍,不断地用文字带给人们更多的美丽和快乐,哪怕是片言只语,微乎其微。

新书付印前,我特别怀念父亲母亲,他们一生勤劳朴实,无私奉献。我清楚地记得,在我念高一的时候,父亲与世长辞,母亲默默无语地撑起这个破碎的家,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兄妹长大。这些年来,我走过国外40多个国家,母亲却从来没有走出温州城。每当我外出旅行时,她总是含着眼泪,为我收拾行囊,千叮咛,万嘱咐,要我“路上小心,不要太累”。我曾承诺,等我退休后,带她去见见世面,但终究未能实现,留下永远的遗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我只能用这些淳朴的文字,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