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预拌混凝土的喜与忧

预拌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建筑材料之一。国家支持鼓励的政策导向和其本身的优越性能、广泛的市场需求,促使温州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迅猛。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的矛盾和问题,面对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喜与忧,有待深思和解决。

预拌混凝土实现工厂化生产,配合比计量准确,产品质量稳定,工程现场浇筑特别给高层建筑施工带来便利,同时减少了工地噪声和粉尘的产生,大大改善了施工环境,粉煤灰、矿粉等固体废弃物得到合理利用,预拌混凝土的先进性得到充分展示。截止目前,温州现有预拌混凝土企业65家,涵盖温州各县、市、区,其中具备专业生产资质62家,已建待批3家。年生产设计能力保守估计约5000万立方米。混凝土企业的大量涌现,国家支持鼓励发展混凝土行业的政策深入人心。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得到全面贯彻,预拌混凝土得到建筑业的认可,这对国家和行业来说是一件大喜事。

温州市本级混凝土企业22家(含分站)年生产设计能力超过2000万立方,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市本级完成混凝土供应量为1300万立方,2014年完成1100万立方,从2014年开始受房地产和建筑业增长速度放缓和低迷影响,使混凝土行业再次陷入低谷,2015年预计年供应量为850万立方,仅达年设计能力42.5%。2013年是温州混凝土需求旺盛期,曾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几乎温州预拌混凝土企业都淘汰陈旧设备,换置和增添新型装备,扩大产能,实现了行业转型升级,社会闲散资金看到混凝土的持续增长的商机,纷纷建站设厂,加入预拌混凝土行业,短短一年,市本级混凝土企业数由17家上升到22家。混凝土年生产设计能力由970万立方上升到2000万立方。2014年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建筑业增长速度趋于平稳,高速发展也给行业带来很多矛盾和问题。温州混凝土企业面临三大困惑:一是严重过剩,无序竞争加剧;二是赊账销售,形成应收账款严重,22家企业中应收账款一个亿以上的就超过9家;三是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企业盈利减少。直接影响行业和企业健康有序发展。造成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预拌混凝土企业行业准入门槛过低,目前预拌混凝土专业企业资质还是2001年修订的,当时预拌混凝土还是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经过15年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老的资质要求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应修订预拌混凝土专业企业资质新标准,规范和提升行业准入门槛,促使一些规模小、水平低的企业退出市场。其二,产品标准要求低,企业只注重强度,忽视了耐久性,产品技术含量低,优质不能实现优价。其三,行业多头领导,市散装办管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和企业管理,市住建委管专业企业资质,多头管理最终造成管理不到位,监管力度不足。其四,行业难以统一意见,各行其道,行业自律难以实施,无序竞争加剧。

如何适用政府宏观控制“有形”和市场调节“无形”之手,实现预拌混凝土总量控制,方便需求、合理布点、鼓励竞争、有序发展相当重要。建议根据市统一规划和建筑业的增长情况预测合理配置搅拌站点,对混凝土企业还未覆盖的地区鼓励发展,对混凝土企业密集的地区原则上实行控制;提高资质(行业准入)条件,对规模小、产能落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实行退出机制,引导企业实行技术创新,使混凝土向高强度、多功能方向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延长建筑寿命;开发新的应用领域,除建筑工程外,还要引导企业不断开拓水利、交通基础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等新市场,增加混凝土应用量,化解产能过剩;面对行业发展困境,不要在议论和困难中无奈等待,没有行业利益就没有好的企业生存环境,开展行业自律,规范行业与企业自身行为,在有序竞争中维护好行业利益。

预拌混凝土行业是国家支持鼓励发展的行业,虽然目前遇到一些困难,相信在政府有关部门指导和协调下,在预拌混凝土同仁们共同努力下,温州预拌混凝土行业一定能做大做强、有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