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玻璃开展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2012年以来,玻璃企业面临内外部环境双重压力,在欧债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一直处于低迷,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仍将疲软,出口企业面临需求不足、竞争压力和贸易摩擦将更加突出。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导致房地产市场低迷,建筑业下游产业建材受到很大影响。玻璃行业产能过剩较大,不少玻璃企业的库存量很大,日子并不好过。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蓝星玻璃深深体会到,只有走自主创新之路,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积累,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得到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市场需求结构也出现较大的改变。产品结构高端化趋势明显,光伏太阳能玻璃、TFT-LCD玻璃等产品市场需求加大,市场需求最大的建筑玻璃也在发生变化,建筑玻璃的功能已不再仅仅满足采光要求,而要具有能调节光线、保温隔热、安全、艺术装饰等特性。应用于幕墙最多的是平板玻璃,其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加工成安全玻璃,如钢化玻璃、夹层玻璃等,还可以加工成彩釉玻璃起到装饰作用,也可以加工成镀膜玻璃,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还可以起到节能作用,能防热辐射的节能玻璃将成为玻璃世界新贵。从产业结构上看,国内玻璃产能存在严重失衡,中低档玻璃产能严重供大于求,而以超白透光玻璃、TCO玻璃电子玻璃基板等技术含量高的玻璃产品则相对短缺,难以满足国内加工玻璃市场的需求,有较大数量的产品仍需要从国外进口。
      将产品生产方向从普通玻璃转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层面上,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提升玻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过去我国的在线阳光控制镀膜玻璃主要依赖进口,价格达到每平方米180元左右。1996年,蓝星玻璃自主研制成功在线阳光控制镀膜玻璃,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生产后,目前这种玻璃每平方米价格只有30多元,蓝星玻璃这一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就超过50%。2007年12月经过长达6年的自主攻关,蓝星玻璃的低辐射镀膜玻璃技术获得国家、省部级鉴定验收,蓝星玻璃成为世界上第6家拥有该技术的企业,打破了国外巨头长期垄断该技术的局面,也奠定了蓝星玻璃在中国和世界的领先地位。
      蓝星玻璃的自主创新,走的是产学研结合道路,2000年为攻克技术难题,蓝星玻璃把技术专家和浙江大学教授邀请到公司,现场进行指导,并成立了浙江大学蓝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镀膜玻璃项目的开发。2006年蓝星又与清华大学共建光伏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为太阳能非晶硅薄膜电池等项目搭建起技术创新平台。近年来,利用产学研联合创新体系,蓝星玻璃完成了浮法玻璃着色工艺技术研究,在线镀膜低辐射玻璃工艺技术开发等一大批科研项目,并将科研成果全部转化到生产中。当其他玻璃企业遭遇产能过剩而停产时,蓝星玻璃生产仍然一派繁荣景象。新产品自主开发,改变了我国玻璃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越是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越是市场最不景气的时候,更应开展自主创新,大力开展创新是企业在低迷市场中很好地生存下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