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釉面砖成型缺陷的原因及对策
论釉面砖成型缺陷的原因及对策
周 兆 进
在釉面砖生产全过程中,机压成型产生的缺陷仅次于烧成,而且缺陷种类多。我厂由于制粉工艺较为陈旧,使得成型粉料颗粒粗细不均匀,流动性不够好,在成型中较易产生各种缺陷。另外,釉面砖生产过程极为复杂,往往一种缺陷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只有正确分析产生缺陷的原因,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现将机压成型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缺陷做一些简略分析,并提出相应克服办法。
一、夹层
工人操作不当及粉料过干、过湿,是造成面砖生坯夹层的主要原因。在这些不正常的情况下,压制时粉料排气不良,在压力作用下大部分气体留在坯体中;当压力消失后,气体膨胀而在生坯中形成夹层,具体分析如下:
1、成型方法不正确:粉料中包含了大量的气体,如果机压成型时,第一次加的压力过大,粉料颗粒迅速挤粘到一块,使大部分空气滞留在坯体中,从而形成夹层。解决方法是加压时要遵循“一轻、二稳、三重”的原则,第一次加压一定要轻,以利于空气的排出;第二次加压要稳住压力,不要太重,使粉料中空气尽量排尽;第三次加压时可以尽可能重压,使生坯具有足够的强度。
2、粉料过干、过湿:当机压粉料含水量过多时,在不大的压力作用下,坯体被迅速压紧,从而封闭了气路,大部分空气一时排不出去;而当压力除去后,气体膨胀形成坯体夹层。粉料中水份越少,粉料的粘结作用越差,压制后坯体的强度不足以克服残留在粉料颗料间气体膨胀的压力,从而形成坯体夹层。一般压机水份适应为6.5~7.5之间,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定。
二、硬裂
这是与加压方向平行的裂纹,大都出现在生坯的中部,主要产生原因是操作不当,粉料太粗,粉料含水不均等。
1、操作不当:当操作工填料不均匀时,在压力作用下,其分力向八面扩散,粉料颗粒顺着分力的方向,往坯体四边蠕动,使生坯的中部结构较疏松,而其他部位较为致密,从而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并在坯体中部形成裂纹。另外,当填料不满时,也容易出现硬裂。克服办法应该操作工填料时,务必填满、填匀。具体做法是推料器首先要装满粉料,将粉推进去后,不要立刻抽回来,必须再抖一抖推料器,让粉料填满、填实、填匀后,再拉出来。
2、粉料太粗:如粉料太粗会形成不规则的放射状裂纹,解决办法是加强干燥后的粉碎作用,一定要使粉料颗料达到规定细度后出料,另外,加强过筛,发现破筛,立刻调换。
3、粉料含水不匀:如果粉料含水不均匀的话,会使成型中坯体的致密度不一致,由此产生不同的应力,则坯体中出现裂纹。解决办法是应保证成型粉料含水的均匀性,应有足够的陈腐时间,使水分在粉料中均匀分布,才能避免硬裂缺陷的产生。
三、角裂:
这种缺陷在生产中极为常见,主要是因为操作不当或生坯的运送方法不合理所造成的。
1、操作不当:在模框中,角部较难填满粉料,操作者如不认真、不谨慎或技术不熟练的话,使角部填的料不足、疏松,则引起生坯角部强度太差,由此出模后十分容易产生角裂。解决方法是认真操作,并在模框中填满料。
2、运坯不当:生坯出模后,在运送带上,发生碰撞现象使坯角产生裂纹,在装钵或装窑过程中,如果震动过大,也会使坯角产生裂纹,解决方法,防止碰撞,减少震动,力求平衡。
四、口裂
这是发生在生坯边部的裂纹,长度一般不裂过坯体中部,但在素烧中裂纹会进一步扩大,形成大口裂。口裂主要产生原因为粉料含水不均匀,粉料中存在粗硬颗粒,成型方法不正确,装钵、装窑方法不合理,运坯失误等。
1、粉料含水不均匀:不均匀的粉料进入模框后,当边部的粉料较干燥时,成型坯体的边部也较疏松,干燥中此部位的强度不足以克服水分蒸发时,坯体各部因不同的收缩而产生的不同应力,从而产生裂纹。解决方法是力求粉料含水均匀,含水不均的粉料不送去成型,并通过陈腐使含水均匀度提高;在生坯干燥前,应尽量避免不合理的碰撞。
2、粉料中的粗硬颗粒:粉料中粗硬颗料位于靠近模框边沿的部位时,由于压力不足以使粗硬颗料与细小颗粒紧密结合,从而在两者之间留下微小的裂隙,于是形成了口裂。解决方法:加强粉碎控制,避免硬颗产生,加强过筛控制,杜绝大颗粒粉料进入成型。
3、成型方法不正确:一方面填料不均匀,另一方面钢模装配不当,或位置不正,松装不合适,使钢模对坯体表面分布压力不均匀,使部分强度受到影响,从而极易出现裂纹,形成口裂。解决方法:一是填料务必均匀;二是钢模一定要安装得十分合适,发现有问题,宁愿多花点功夫,重新调整,重新装配。
4、装钵:装窑方法不合理,运坯失误。运行时摇晃、抖动,都是产生坯体口裂的诸多因素。解决方法不合格的匣钵不能用,装卸时应用力均匀,轻拿轻放,搬运生坯时应避免剧烈摇晃、冲撞、手脚不可太重。
结束语
釉面砖成型缺陷除了上述的四种为常见,多发生的外,另外还有几种发生率较低的成型缺陷,如坯脏、膨胀裂、掉边掉角、坯粉等,其形成原因为较为简单。
坯脏主要是由处理得不好的肮脏回头坯屑所造成的。膨胀裂是机压成型脱模时,模套下降太快,坯体迅速膨胀,从而产生较大的应力而产生的。掉边掉角在压机成型后的装钵、装窑上较为多见,主要是由于操作工的工作误差和不认真而致。坯粉是机压成型后粘附在生坯表面上的残余粉料,并在装钵前未清扫干净而形成的。
陶瓷产品是火的艺术品,所以人们在出现质量缺陷时,往往较为注意烧成问题,而忽略了其它。实际上其它工序的缺陷在釉面砖总的质量缺陷中,要占50%以上,成型缺陷在这些工序中更是首屈一指。由此看来,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解决好机压成型的缺陷问题,是十分重要,非常关键的一环,决不可等闲视之。
(本文发表于1992年8月23日《陶瓷建材报》)
周 兆 进
在釉面砖生产全过程中,机压成型产生的缺陷仅次于烧成,而且缺陷种类多。我厂由于制粉工艺较为陈旧,使得成型粉料颗粒粗细不均匀,流动性不够好,在成型中较易产生各种缺陷。另外,釉面砖生产过程极为复杂,往往一种缺陷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只有正确分析产生缺陷的原因,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现将机压成型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缺陷做一些简略分析,并提出相应克服办法。
一、夹层
工人操作不当及粉料过干、过湿,是造成面砖生坯夹层的主要原因。在这些不正常的情况下,压制时粉料排气不良,在压力作用下大部分气体留在坯体中;当压力消失后,气体膨胀而在生坯中形成夹层,具体分析如下:
1、成型方法不正确:粉料中包含了大量的气体,如果机压成型时,第一次加的压力过大,粉料颗粒迅速挤粘到一块,使大部分空气滞留在坯体中,从而形成夹层。解决方法是加压时要遵循“一轻、二稳、三重”的原则,第一次加压一定要轻,以利于空气的排出;第二次加压要稳住压力,不要太重,使粉料中空气尽量排尽;第三次加压时可以尽可能重压,使生坯具有足够的强度。
2、粉料过干、过湿:当机压粉料含水量过多时,在不大的压力作用下,坯体被迅速压紧,从而封闭了气路,大部分空气一时排不出去;而当压力除去后,气体膨胀形成坯体夹层。粉料中水份越少,粉料的粘结作用越差,压制后坯体的强度不足以克服残留在粉料颗料间气体膨胀的压力,从而形成坯体夹层。一般压机水份适应为6.5~7.5之间,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定。
二、硬裂
这是与加压方向平行的裂纹,大都出现在生坯的中部,主要产生原因是操作不当,粉料太粗,粉料含水不均等。
1、操作不当:当操作工填料不均匀时,在压力作用下,其分力向八面扩散,粉料颗粒顺着分力的方向,往坯体四边蠕动,使生坯的中部结构较疏松,而其他部位较为致密,从而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并在坯体中部形成裂纹。另外,当填料不满时,也容易出现硬裂。克服办法应该操作工填料时,务必填满、填匀。具体做法是推料器首先要装满粉料,将粉推进去后,不要立刻抽回来,必须再抖一抖推料器,让粉料填满、填实、填匀后,再拉出来。
2、粉料太粗:如粉料太粗会形成不规则的放射状裂纹,解决办法是加强干燥后的粉碎作用,一定要使粉料颗料达到规定细度后出料,另外,加强过筛,发现破筛,立刻调换。
3、粉料含水不匀:如果粉料含水不均匀的话,会使成型中坯体的致密度不一致,由此产生不同的应力,则坯体中出现裂纹。解决办法是应保证成型粉料含水的均匀性,应有足够的陈腐时间,使水分在粉料中均匀分布,才能避免硬裂缺陷的产生。
三、角裂:
这种缺陷在生产中极为常见,主要是因为操作不当或生坯的运送方法不合理所造成的。
1、操作不当:在模框中,角部较难填满粉料,操作者如不认真、不谨慎或技术不熟练的话,使角部填的料不足、疏松,则引起生坯角部强度太差,由此出模后十分容易产生角裂。解决方法是认真操作,并在模框中填满料。
2、运坯不当:生坯出模后,在运送带上,发生碰撞现象使坯角产生裂纹,在装钵或装窑过程中,如果震动过大,也会使坯角产生裂纹,解决方法,防止碰撞,减少震动,力求平衡。
四、口裂
这是发生在生坯边部的裂纹,长度一般不裂过坯体中部,但在素烧中裂纹会进一步扩大,形成大口裂。口裂主要产生原因为粉料含水不均匀,粉料中存在粗硬颗粒,成型方法不正确,装钵、装窑方法不合理,运坯失误等。
1、粉料含水不均匀:不均匀的粉料进入模框后,当边部的粉料较干燥时,成型坯体的边部也较疏松,干燥中此部位的强度不足以克服水分蒸发时,坯体各部因不同的收缩而产生的不同应力,从而产生裂纹。解决方法是力求粉料含水均匀,含水不均的粉料不送去成型,并通过陈腐使含水均匀度提高;在生坯干燥前,应尽量避免不合理的碰撞。
2、粉料中的粗硬颗粒:粉料中粗硬颗料位于靠近模框边沿的部位时,由于压力不足以使粗硬颗料与细小颗粒紧密结合,从而在两者之间留下微小的裂隙,于是形成了口裂。解决方法:加强粉碎控制,避免硬颗产生,加强过筛控制,杜绝大颗粒粉料进入成型。
3、成型方法不正确:一方面填料不均匀,另一方面钢模装配不当,或位置不正,松装不合适,使钢模对坯体表面分布压力不均匀,使部分强度受到影响,从而极易出现裂纹,形成口裂。解决方法:一是填料务必均匀;二是钢模一定要安装得十分合适,发现有问题,宁愿多花点功夫,重新调整,重新装配。
4、装钵:装窑方法不合理,运坯失误。运行时摇晃、抖动,都是产生坯体口裂的诸多因素。解决方法不合格的匣钵不能用,装卸时应用力均匀,轻拿轻放,搬运生坯时应避免剧烈摇晃、冲撞、手脚不可太重。
结束语
釉面砖成型缺陷除了上述的四种为常见,多发生的外,另外还有几种发生率较低的成型缺陷,如坯脏、膨胀裂、掉边掉角、坯粉等,其形成原因为较为简单。
坯脏主要是由处理得不好的肮脏回头坯屑所造成的。膨胀裂是机压成型脱模时,模套下降太快,坯体迅速膨胀,从而产生较大的应力而产生的。掉边掉角在压机成型后的装钵、装窑上较为多见,主要是由于操作工的工作误差和不认真而致。坯粉是机压成型后粘附在生坯表面上的残余粉料,并在装钵前未清扫干净而形成的。
陶瓷产品是火的艺术品,所以人们在出现质量缺陷时,往往较为注意烧成问题,而忽略了其它。实际上其它工序的缺陷在釉面砖总的质量缺陷中,要占50%以上,成型缺陷在这些工序中更是首屈一指。由此看来,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解决好机压成型的缺陷问题,是十分重要,非常关键的一环,决不可等闲视之。
(本文发表于1992年8月23日《陶瓷建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