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林的沉浮人生

去年,58岁的胡金林又迎来了一群到柬埔寨“淘金”的中国商人。豪爽的他照例设宴款待,酒桌上,朋友向几个中国客人介绍:“这是胡老板,当年著名的温州八大王之一。”客人们礼节性地笑脸相迎,却未在意“温州八大王”几个字。干掉一杯酒后,话题被切换到了高尔夫球上。

毕竟,那已经是30年前的事情了。如今,他在柬埔寨做电器和橡胶生意。

这虽是陈年轶事,却构成了一代温州人捕捉历史机遇的片段。“十八大”期间,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在央视黄金档播出,其中就有根据胡金林真人真事而改编的情节。

 

弄潮儿跌落风口浪尖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电器产品供求渠道不畅,胡金林成立五金电器门市部,从国营企业里购进电器原料,简单加工制作后,再卖给江浙一带的国营工厂。胡金林的电器公司每年营业额已有120万元,冠绝柳市,成为温州著名的“五金大王”。与其他行业几个崭露头角的商人并称“温州八大王”。

不久,一场打击投机倒把的运动席卷而来,八大王首当其冲,大部分被捕入狱,而胡金林提前闻到风声,开始了他的潜逃生涯。

两年后,中央文件给八大王们平反,胡金林才得以重返柳市。虽然当时省里的领导鼓励他继续做大生意。胡金林却摆了摆手,他想要脱离赖以成名的五金电器行业。

1985,胡金林投资100万元,创办温州第一家轧钢厂,希望填补当地基础建设的需求缺口。但事与愿违,我没读过书,不懂得让钢厂纳入政府发展规划,后来又有污染问题。不到三年,轧钢厂无奈关门。

最终,胡金林还是回到老本行,创立三林机床电器厂。重拾旧业的他很快如鱼得水,仿制出的交流接触器,品种比北京上海的国营大厂还全。至1993年,其年产值已达6000万元。

这一年,乐清政府召集了胡金林、南存辉与胡成中等当时的电器五强,提出让其收编当地其他较小的电器企业组成大集团。面对如此诱人的橄榄枝,胡金林再度拒绝了。还是心有余悸,吃得饱饭就够了。”他说。

 

不惑之年异国二次创业

 

200011月,国家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胡金林闻风而动,在东南亚考察了一圈后,他看中了内战后百废待兴的柬埔寨。

实际上,柬埔寨电力供应严重缺乏,绝大多数工厂都是用柴油发电机自己发电,而且配电设备非常落后,有的只是一把闸刀和四根铜条,有的甚至还用炮弹弹片作为替代品。

而当地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电器产品都来自欧美。同样一款产品,欧美的要1000美元,在温州进货则只需200美元。如果将温州的产品运到柬埔寨,卖三四百美元,不仅极具价格优势,还大有赚头。

20017月,胡金林的三林公司在金边开张。两间门面、10个房间和一个大仓库,感觉如同当初在柳市的五金门市,他兴奋地带上翻译马不停蹄地拜访各个工厂。

第一单生意,来自柬埔寨最大的啤酒厂——马来西亚人投资的吴哥啤酒厂。

当时的吴哥啤酒厂,由三台发电机运转,配电系统浪费率达到30%。有马来西亚的电器公司报过价,开口50000美元,而胡金林要价仅6000美元,并承诺安装两台省电柜,三台发电机只用开两台。

啤酒厂老板将信将疑,要他安装好后自己再付钱。为了打开当地市场,胡金林一口答应。结果两个省电柜一装上,功率从此前的1200万千瓦,降至700万千瓦,正好是两台发电机的功率。

双方皆大欢喜,胡金林在当地一炮打响,进而又拿下当时柬埔寨最大的制衣厂——台扬制衣厂30000美元的订单。安装完成后,工厂每月节省电费4.5万美元,不到一个月便收回投资。后来,他跟这个工厂的台湾老板开玩笑:帮你省下的钱,都够你建个新工厂了。

异国他乡,时空变幻,彼时45岁的胡金林好像找回了当年那个25岁的自己。


一个人的复兴之路

 

2003年,柬埔寨当地一个80多岁的华裔电厂老板病危,病床上的他派人请来了胡金林。当初,跟胡金林合作后,他的火电厂扭亏为盈,每月能赚50000美元。老人一见到胡金林,顿时打起了精神:小胡,我儿子和太太都在欧洲,这边没有亲人,工厂你就开个价吧。胡金林明白,老人临终前最后的一个心结,莫过于把工厂变现留给儿子。略微一算后,他报价100万美元。老人一口答应。
此后三年油价渐涨,依赖柴油的火电厂利润见底,遂被关闭。而三年内赚来的钱,差不多就100万美元。胡金林当初的这笔买卖,纯属帮老友完成一个临终前的心愿。

一去一来百万美元,其中义气,却不可衡量。

跌落过的人生,究竟怎样才算真正站起来尤其是一个曾经的大王

2007年,胡金林看准了橡胶种植业,一连开了6家公司柬埔寨法律规定,每家外资公司每家只能买10000公顷土地。这样,他就买下60000公顷林地。“橡胶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我国只有海南、云南出产,八成依赖进口。而柬埔寨正适合种橡胶,我这也是给国家作贡献。”

30年前失去的东西,倔强的胡金林以一己之力,正在一点一点地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