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 求 卓 越

                                                     ——记温州市石泥砂供应公司总经理戴锦林
      在温州建材界,戴锦林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风云人物。
      他从石泥砂起家,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企业已拥有1亿多元的资产,涉及到建材业、建筑业、采石业、运输业等多种产业,2005年实现销售额2.18亿元,创税利1000多万元。
      如今,戴锦林是温州市石泥砂供应公司、温州鹿城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市龙泰航运公司的法人代表,又是永嘉县黄田雅林采石有限公司、温州莲池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温州市筑源混凝土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股东。
      一个原先只靠挖泥砂、拉板车过活的单位变魔术般地由小到大,发展到如此规模,在温州建材行业中堪称奇迹。
      戴锦林的成功告诉我们,人生一刻也离不开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共产党员更要以追求卓越的实际行动,真正体现其先进性。
 
      1979年2月,戴锦林奉命担任莲池石泥砂基建队队长。在他的领导下,这个连年亏损的企业出现转机。到1984年,石泥砂基建队晋升为温州市石泥砂供应公司,不仅建材业得到发展,还开拓了运输业新领域。
 
      1972年,戴锦林在温州第六中学毕业后,到温州市莲池石泥砂基建队工作。
      基建队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街办企业,干的是拉板车、挖阴沟、填土方之类的重活。戴锦林凭着一种敬业的精神,吃苦耐劳,不计报酬,干得很出色,受到职工的拥护,也得到街道办事处领导的赏识。
      尽管基建队成立于1964年,但基础差、底子薄,全部的“家当”只有一间10平方米的办公室和几辆破旧不堪的板车,再加上人员复杂、管理混乱,企业连年亏损。基建队先后换过几个“头头”,仍摆脱不了困境。1979年初,主管部门决心整顿这个“烂摊子”,任命年仅27岁的戴锦林担任莲池石泥砂基建队的队长。
      就这样,戴锦林被推上了“第一把交椅”。
      走马上任,戴锦林就凸现了他那卓越的胆识和杰出的才能。他看到当时国家经济正从“文化大革命”的停滞状态开始复苏,基建工程纷纷上马,给石泥砂行业带来发展的契机。于是,他就抓住了这个大好机遇,不断开拓新业务。在企业内部,他大胆改革,采取“快刀斩乱麻”的办法,整顿员工队伍,改变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由于戴锦林领导有方,措施得力,当年的产值从原来的6万元增加到30万元,第二年又翻了一番,达到60万元,企业渐渐地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然而,新的矛盾又出现了。
      1984年2月,温州市开始整顿道路秩序,市区街道实行交通管制,明文规定货运板车白天不准上街。这对靠板车运输石泥砂的企业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怎么办?一方面是工地缺乏砂石而停工,另一方面是公司的砂石运不出去干着急,戴锦林面临着新的选择。
      在这关键时刻,戴锦林果断地决定买汽车搞运输。
      然而,执行这个决定困难重重。没有资金,没有驾驶员,没有管理的办法……
      戴锦林想,共产党员不能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只要有改革的勇气,有创新的精神,有为员工谋福利的决心,一定能够冲破阻力,走出困境。
      在全体员工的会议上,戴锦林阐明大义,并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说,资金问题可采取员工个人集资和公司暂借的办法加以解决。没有驾驶员,自己去学嘛。他明确表态,只要大家愿意,由公司出钱,让员工去学习驾驶技术,考出执照,就驾驶自己的车。至于管理的办法,既要考虑员工的利益,又要兼顾国家、企业的利益,做到两全其美。他提出每辆车每年上缴企业3000元,其余由职工个人支配……
      一番话说到职工的心坎上,他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对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不久,员工们东借西凑,陆续购买了50多辆的汽车,其中有面包车、货运车、还有“菲亚特”小轿车……戴锦林实现自己的承诺,先后让40多人去学习汽车驾驶技术,并亮出了“莲池汽车运输站”的牌子。
      回忆起这段经历,戴锦林深有体会说,这叫做“逼上梁山”。谁也料想不到,这一“逼”,企业竟结束了“人力板车”的历史,走上机械化运输的康庄大道。既解决了砂石运输问题,又为职工开拓致富门路,。
      此后,莲池汽车运输站的业务不断扩大,还向社会承揽长途、短途的运输业务,年营运额达300万元。职工收入也不断提高。
 
      一个人只有追求卓越,才能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从开拓运输业这件事中,戴锦林悟出一个道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他创办了15个砂石经销站,在前陈村建立砂石基地,还办起建筑公司、机械厂、热处理厂、水上运输代办处,并入股商品混凝土等行业,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或许是“因祸得福”。从开拓运输业这件事中,戴锦林悟出一个道理: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策略,这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企业不仅要搞第一产业,还要开辟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呢?经过深思熟虑,戴锦林确定本企业以经销砂石为主,逐步扩大经营领域。他还提出三条原则:一是因企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二是突破难点的原则,集中力量攻破难关,为企业发展铺平道路;三是“依次推进”的原则,成熟一个项目,实施一个项目。
      有了明确的目标,他千方百计地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1984年前后,砂石市场销售看好。在“高利润”、“高收入”的诱惑下,公司一部分职工跃跃欲试,想另立炉灶,自行经销砂石。对这些员工的要求,戴锦林不是简单地“堵”,而是采取“疏”的策略,鼓励员工自筹资金, 自找场地,自接业务,自办砂石经销站。
      这个提议得到员工们的响应,认为这个点子好,可操作。他们一下子办起了东风、黎明等15个砂石经销站。这些经销站隶属市石泥砂供应公司,由职工承包经营,按规定上缴税金与企业管理费用。
      毋需投资,毋需征地,公司却扩大了销售范围,提高了经济效益。在此同时,戴锦林征得有关部门同意,还在双屿镇前陈村瓯江塘外建立一个堆场10000平方米、年吞吐量达100万吨的砂石基地,为经销砂石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在鹿城工业园区置地3亩,盖起2800平方米厂房,扩大生产规模。
      1985年,建筑市场异常活跃。戴锦林利用经销砂石的有利条件,创办“鹿城第三建筑工程处”。当年,温州电机厂办公楼工程对外招标,由于预算人员精心计算,工程处中了标,但厂方认为它们属街道企业,对其施工能力持怀疑态度。戴锦林得知后,立即与厂方协商,他主动提出暂时不收工程材料款,待竣工验收合格后再向厂方收款,否则分文不取。
      戴锦林的诚意感动了对方,电机厂领导终于在施工合同上签字。结果,此项工程质量优良,并提前几个月竣工,深得各方好评,温州电机厂不仅如数付给工程款,还奖励工程处一万元。
      初战告捷,鹿城第三建筑工程处赢得了信誉。此后,他们先后承接了50多项工程,全部保质保量,按时完工,其中莲池街道办事处办公楼还被评为优良工程。届时,工程处下属有4个建筑队,年承建工程5万平方米,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达35%,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鉴于工程处实力增强,有关部门批准晋升为“鹿城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经过严格的考核,企业从没有资质等级晋升为“三级施工企业”。
      1990年,温州市石泥砂供应公司、鹿城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分别购置了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等机械设备。同时,施工中对建筑机械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减少费用,便于维修,戴锦林又创办鹿城三建机械厂、鹿城三建热处理厂等企业,除满足内部维修制造外,还对外承接建筑机械业务。
      1991年7月,戴锦林再度成立“鹿城水上运输代办处”。该代办处主营水上运输代办业务,兼营采掘砂石,这是他及时组织资源、解决水上运输问题又一个举措。有了这个“代办处”,公司的货物不再受制于人,消除了后顾之忧,还为公司石泥砂的外销创造条件。
      2000年12月,戴锦林在龙泰混凝土有限公司参股,成为该公司砂石供应商。
      2001年10月,他又在筑源混凝土有限公司参股。
      就这样,戴锦林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将一个供应石泥砂等地方建筑材料的单位,发展成为多业并举的新型企业。
 
      追求卓越的人在事业征途上永不停步,不断创新。戴锦林就是如此。为了满足温州基本建设的需要,他不辞辛劳,几乎跑遍瓯江南北,终于在永嘉县雅林村选址,创办石料场。石料场的建成,又为企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温州市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全面铺开,对石料的需求成倍地增加。仅仅温州市石泥砂供应公司参股的龙泰和筑源两家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每年就需要1至2公分的石头20万立方米。由于青田的石子供应不上,永嘉推出保护资源的措施后,石子数量减少,建筑工地随时有“断料”的可能。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戴锦林又产生新的设想,创办石料场,机械化加工碎石,确保温州基本建设的需要。
      2001年夏天,他顶烈日,冒酷暑,几乎跑遍了瓯江南北,调查石材资源的分布情况,有时在“前不靠村、后不见店”的山区考察,连喝水、吃饭的地方都难以找到。但戴锦林没有怨言,他的性格特点就是在艰苦的环境里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经过反复的比较,戴锦林瞄上永嘉县黄田镇雅林村。这个村的东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材资源,且质地坚硬,符合标准,再加上濒临瓯江,水陆交通便利,发展空间广阔。于是,他跑村委会,找镇政府,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在短短的时间里办好了有关审批手续。
      筹备期间,正值骄阳似火,热浪逼人的高温季节。东山上光秃秃的,少有树木,露天下的最高气温达到40℃,工地上条件之恶劣,可想而知。然而,戴锦林头戴一顶大草帽,身着一件长袖衬衫,在工地上整整呆了两个半月,他的脸被太阳烤得黧黑,眼睛布满血丝,仍然坚持着……
      就在这两个半月,雅林村的东山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排排简易工棚,还有办公房,操作房建成了。
      一条条道路向四面八方延伸开了。
      一台台石料破碎机、挖掘机、铲车、发电机等设备安装就绪了。
      一声声震耳欲聋的机器声把沉睡的荒山唤醒了。
      当一车车人工碎石从这里出发,源源不断地运往四面八方时,戴锦林欣慰地笑了。石料场的建成,为企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又为雅林村脱贫致富作出贡献。
      几年来,采石场为龙泰、筑源两个家混凝土生产企业及温州市政建设工程累计供应石料175万立方米,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戴锦林兼任温州市石泥砂供应公司党总支书记,事事、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他关爱职工,尊重人才,重视学习,不满足现有的成就。为了让人生在追求卓越中得到升华,他为温州市石泥砂供应公司描画了一幅幅壮丽的蓝图。
 
      古人说:“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得士则胜,失士则败”,戴锦林深谙此道。在公司里,他兼任党总支书记,事事、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员工做出表率,细微之处无不体现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戴锦林为人诚恳,和蔼可亲,员工们都说他“外柔内刚”。他平易近人,没有“老总”的架子,台上台下讲话,很少带官腔,说的是实话,办的是实事。因此,职工们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和他说,就是个人生活上的小事,也愿意跟他谈。他虚心地听取不同意见,对“顺耳”的赞扬,当作勉励;对“逆耳”的批评,当作借鉴。他关心职工生活,牵挂弱势群体,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总是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他不在乎自己有多少“头衔”,有多大荣誉,总是把国家、集体、职工的利益摆在心里,以戴锦林自己的话说,就是“你心里装着大家,大家的心里才装着你。”
      戴锦林认为,人才的选择和使用乃是企业生存之本。市场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人才竞争,而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
      温州市石泥砂供应公司在创办之初,戴锦林就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决心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一只具有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几年来,公司一方面招聘外来的人才,一方面培养内部的员工。凡是温州市建设局、温州市人事局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都让员工去学习。近三年里,公司共支付各类培训费就达几十万元。同时,选拔优秀的技术人员到大学深造。到目前为止,在公司286名职工中,具有初、中、高级技术职称的达192人,这些人成为企业的骨干,为企业发展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2005年12月,经浙江省建设厅批准,公司晋升为国家二级施工企业,这就是上级部门对该公司整体素质提高的肯定。
      戴锦林还认为,真正完美的人生不仅在于知识的不断丰富,更在于品格的不断完善。他要求员工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努力健全人格,完善自我。
      在戴锦林的领导下,公司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学习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多么英明,多么及时啊!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明确了每个共产党员、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只有“知荣明耻”之人,才能成就事业,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才能为“振兴中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他指派一名副书记,专门负责下属4个党支部的工作,及时了解公司45名党员的思想、工作表现,有的放矢地开展政治思想工作。自2000年9月党总支成立以来,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雷打不动。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还抽出更多的时间集中学习。戴锦林说,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关键在于领导。他表示,他要做到四个表率,一是做改革发展的表率;二是做维护团结的表率;三是做清正廉洁的表率;四是做艰苦奋斗的表率。
      戴锦林如是说,也是如是做。
      在采访过程中,员工们告诉记者,戴总埋头苦干,在公司传为佳话。他一年365天都没有休息,甚至春节、五一节、国庆节长假期间,也到工地检查安全,指导生产,看望节日加班的职工。
      正因为他言行一致,才得到党员和广大员工的信任。几年来,戴锦林连续荣获鹿城区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3年还当选为温州市第十届人大代表。
      追求卓越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它比财富更有影响力,它比荣誉更不容易褪色。因为,只有不断地追求卓越,人生才得到升华。这些年来,温州市石泥砂供应公司贯彻“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取得显著的成效。每当一个新企业诞生,戴锦林不仅有一种成就感,更有一种使命感,觉得自己的责任更大。目前,他正在申报温州锦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组建集团,以求更大的发展。
      戴锦林是一位不愿因循守旧的企业家。他经常对周围的人强调一个观点,企业不能满足现有的成就,还要为未来的发展描画出一幅幅蓝图,这样才不会停滞不前,才能永远充满生机。
      且看戴锦林为我们描画的愿景——
      2007年,公司将涉足汽车配套部件的生产。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市场调查、总体规划及可行性报告等前期工作,并与西班牙客商达成合作协议,引进外资300万美元,再加上鹿城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出资300万美元,成立温州市坚胜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将与中国汽车制造业中心、湖北省十堰市益新汽车电器厂联合生产具有4项专利权的汽车电器产品。
      2007年,公司根据温州市滨海园区新一轮建设带来的商机,拟在温州市永固混凝土有限公司投资2346万元,占51%的股权,联合生产商品混凝土。
      2007年,公司拟在雅林采石有限公司再投资500万元,开山平地,扩大规模,年产人工碎石70万立方米,以满足基本建设的需求。
      2007年,公司将进一步拓展砂石的销售渠道,从现有温州市场占有40%的份额提高到50%。
      多么诱人的愿景!
      我们期待戴锦林和他的同事们创造新的奇迹,让蓝图变为现实。
                                                                                                                   (二OO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相关链接材料:
      戴锦林,男,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经济师。
      1979年任温州市莲池石泥砂基建队队长。
      1984年成立莲池石泥砂供应公司,1987年更名为温州市石泥砂供应公司,任总经理。
      1988年开始实施“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发展战略,先后创办了七、八家新的企业,闯出一条民营经济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企业主要荣誉有:1994年至2003年连续10年被鹿城区人民政府评为“明星企业”、“纳税大户”、“鹿城区重点企业”;2005年荣获鹿城区百强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区级文明单位”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