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淘金记
——记温州市响宇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献和
对刘献和来说,2005年9月23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津巴布韦共和国总统罗伯特·加布里埃尔·穆加贝在北京接见了他,并邀请他陪同赴吉林长春等地考察。
刘献和何许人也?他是温州市响宇贸易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经营钢材已有20多年,年销售额在3亿元左右,在业界颇有名气。
他还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2002年开始瞄准非洲土地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决定在津巴布韦投资创业;2003年,他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创建“中非能源公司”。2005年1月8日,他又在上海组建“中津矿产品有限公司”,开拓中国和津巴布韦矿产贸易业务……几年来,刘献和凭着聪明才智和经营能力,博得津巴布韦政府的信任,连穆加贝总统也称赞他是“诚信的朋友”。
从北京回来,我采访了这位在非洲创业的温州人,我们在温州国贸大酒店茶吧里聊了整整一个下午。
在许多人的眼里,非洲是一个落后、贫困的地方,充满饥荒、传染病和种族残杀……刘献和却认为,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矿藏使非洲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着诱人的发展前景!
记 者:几年前,我读三毛《撒哈拉大沙漠》一书。漫天的黄沙,贫瘠的土地,还有战乱带来的死亡……在脑海里留下难忘的印象。在我的心目中,非洲是一个野蛮、落后、恐怖的地方。
刘献和:那是片面的甚至是过时的认识。不只是你,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偏见!三毛写的是北部非洲的风情,和东南部非洲也有区别。丹麦女作家艾萨克·丹森在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在非洲,我有一个农场,在Ngong山脚下——那儿的经度和纬度组合起来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色,任何地方都没有一点油脂、奢侈……”我也可以说:“在非洲,我有一幢占地2亩的别墅,在哈拉雷郊外,那儿的景色优美,终年草木葱郁,鲜花盛开……”
记 者:看来,刘总对非洲、对津巴布韦情有独钟。
刘献和:是的。商人的眼光和一般人不同。哪里有商机,哪里有钱赚,哪里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哪里就是理想的投资、创业之地。
记 者: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对津巴布韦产生兴趣的?
刘献和:大约是2002年4月吧,我第一次到津巴布韦考察。这是非洲东南部的内陆国家,这里虽然没有繁华的景象,但气候好,环境好,土地肥沃,树木茂密。此外,文明程度相当高,社会也稳定。
记 者: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刘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我从事金属材料行业已经多年,对矿产比较熟悉。就说铬铁吧,它是不锈钢制造业、汽车业以及磁带、录像带制造业的主要材料之一。据有关资料,我国每年需求铬铁大约在270万吨以上,其中75%从印度、南非、菲律宾等国进口,津巴布韦的铬铁矿蕴藏量占全世界储量的20%。当时,我的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如果在津巴布韦开采铬铁矿,前景一定十分看好!
记 者:在温州民营企业中,到国外去开矿有没有先例?
刘献和:有啊!几年前,温州人早已在越南、老挝等地寻求矿产投资项目,不过规模比较小,多为参股的形式。有一位叫邹青海的温州人曾与越南政府有关方面达成协议,获得了青化省一座铬铁矿20年的开采权。还有平阳人王作宝也在越南青化省建立“北海责任有限公司”,投资开采铬铁矿。
记 者:在非洲开采铬铁矿,你是第一人?
刘献和:是的。作出这个决策是很慎重的。首先,我们多次到津巴布韦考察,通过中国驻津国的使馆与当地政府洽谈;其次,我们请北京钢铁学院等权威部门制订“投资可行性报告”。经专家评估,投资成本在一、两年内即可收回。
记 者:请谈谈中非能源公司的情况。
刘献和:中非能源公司位于哈拉雷Lea区Mechlery Avenue 88号,成立于2003年,这是一家合资企业。英籍华人文梓钊拥有25%股份,温州响宇贸易有限公司、江南控股集团等3家民营企业拥有75%股份。可以说,温州人处于控股地拉。
记 者:中非能源公司如何运作?
刘献和:公司成立后,我们在津巴布韦征地30公顷,建造第一个冶炼厂,这是中非能源公司3年内总投资4亿元中的第一期工程。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二期、三期将加大投入力度。此外,我们已拿到了津巴布韦文代尔地区25000公顷的铬铁矿的开采权,时间为99年。目前已办理了所有合法手续,随时可以进行开采。
记 者:刚才你说矿区有25000公顷的面积,其矿石储藏量有多少?
刘献和:目前已探明总储藏量大约在2亿吨以上,其中品位在45%以上的铬铁矿有7000多万吨。
记 者:对你们企业的诚信度,津巴布韦政府是否作过调查?
刘献和:当然。从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津巴布韦驻华大使克里斯托夫·哈·穆茨万格瓦、能源电力发展部长朱拉伊·莫约以及议会议员、国家粮食局、中央银行等高级官员先后三批到温州,对我们三家企业的资信程度进行严格的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满意,认为我们的实力无可置疑。
刘献和在非洲已立足脚跟。他那雄心勃勃的创业计划正付诸实施。为了稳妥地开展外贸业务,他还采取“多种经营”的方针,争取“旱涝保收”。谈到参与国际商业竞争的体会,刘献和说,“走出去”正是时候!
记 者:据我所知,在境外投资既有利益,也有风险。你认为在津巴布韦办企业有哪些优势?
刘献和:首先是资源优势,我刚才已说过。其次是政策优势。津巴布韦政府有规定,凡是外资企业可免税五年。再其次是能源优势。由于津巴布韦煤炭充足,当地电力成本低,每度电价仅2.5美分。我们冶炼铬铁耗电大,每吨耗电上千度,这对降低成本十分有利。第四是劳动力优势。津巴布韦还是不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相当便宜。
记 者:你怎么看待风险?
刘献和:我认为,境外投资最大风险的就是政治风险。不过,现在津巴布韦的局势比较稳定,和中国的邦交十分友好,应该不会带来麻烦。当然,处理好当地的各种关系十分重要。这方面,津巴布韦驻华大使对我们有许多忠告。譬如说,我国实行的是月薪制,而他们实行的是周薪制,每周要发工资。如果拖延日期或拖欠工资,工人就会罢工,甚至闹事。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做好工作,决不能出差错。
记 者:听说你在上海成立了“中津矿产品有限公司”,这和在津巴布韦注册的“中非能源公司”有什么联系呢?
刘献和:这个公司其实是中非能源公司在国内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从中国出口设备或产品到津国、再从津国进口铬铁或矿石到国内。公司成立已有一年多,开始没有什么业务,除了差旅费报销,帐目上没有什么开支。2006年开始,这家公司不再处于“休眠状态”了。
记 者:开采铬铁矿外,还有什么新打算?
刘献和:我和津巴布韦有关部门还达成两项合作协议。一个是与津巴布韦国家粮食局各出资50%,在香港组建“百溢贸易公司”,将津国的牛皮等运销国内,将国内的塑料编织袋销往津巴布韦。目前,津巴布韦客商已和有关企业签订供应1000万只编织袋的合同。如果运作得好,还准备在津巴布韦办一个编织袋厂。另一个项目是和津巴布韦国家电力局合作,将中国产的变压器、电度表还有许多电力设备销往津国。2005年11月17日,我在哈拉雷希尔顿饭店举办了一个中国电器产品展销会,推出上千个品种,在津巴布韦引起轰动。展出两天内,参观者络绎不绝。国家电视台作了新闻报道,有关部门还制成科教片,让青少年观看。
记 者: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你是金属材料的专家,做电器生意行吗?
刘献和:虽然,我对电器产品是“门外汉”,但这个项目的合作伙伴是乐清柳市一家有实力的电器公司。再说,我们所有的展销产品在质量、性能方面绝对没问题。
记 者:你的思路很好!
刘献和:对外贸易应该“多种经营”,这样才能“旱涝保收”。民营企业要参加国际商业竞争,现在正是“走出去”的时候。
刘献和的创业历程充满坎坷。他在一次次失败里学到教训,从一次次挫折中积累经验。他认为自己最大的特点是“思想超前”,最可贵的品质是“走自己的路”。
记 者:听了你在津巴布韦的创业过程,很受启发。请谈谈你的人生经历。
刘献和:我出身在农村,父母在供销社工作,家中没有兄弟,所以,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外出谋生。开始到云和运茅竹,后来又跟人搞翻砂,拉钢筋,干过许多重活、累活,吃了不少苦。生活的磨难,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养成一种不怕艰苦、任劳任怨的品德。后来,大家选我担任生产队队长、团支部副书记,于是,我一心一意地在家里搞农业。
记 者:什么时候开始经商?
刘献和:大约1981年前后,我26岁的时候。
记 者:生意做得顺利吗?
刘献和:不顺利啊,由于自己年轻,太相信别人,经常受骗上当,有几次赔了钱,还有一次还差点被人打了。
记 者:能说说创业初期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吗?
刘献和:1983年,我的一个朋友在山西太原进到40多吨的生铁。那时候,这东西很紧缺,卖得起好价钱,我把货款汇到太原后,到邮电局打长途电话时,遇到一个同乡,他说自己是南郊工业公司经理,愿意高价“吃”进这批货,转卖后有利润还与我平分。我相信了他,就和他一起到了太原。他拿走提货单后,说自己还欠太原一家贸易公司6000元钱,先把提货单在那里抵押一下,等家里汇钱过来,再把提货单赎回来,。我一听,再次相信了他。他叫我在旅馆里耐心等待。那几天下着大雪,天气很冷,我等了两天,不见他的踪影,心里开始怀疑,最后,他还是不露面,我才知道自己被骗了。打开他留在旅馆里几只皮箱,里面竟装着十几个空啤酒瓶,几本杂志,还有几件破衣服。我气得火冒三丈,回到温州,和妻子到他家里算帐,想不到他家里很穷,他老婆还患肺病,躺在床上呻吟。看到这悲惨的情景,我无可奈何,只得自认倒霉。我妻子是一个富于同情心的人,看那女人可怜,就花钱给她买药。那女人很感动,含着眼泪对我们说:“你们真是好人,我的丈夫太缺德了。”
记 者:这个故事很感人。
刘献和:还有一次,我接到一批矽钢片边角料业务,也是紧缺物资,和对方签了合同,谁知那人也是骗子,不但不给货,差点还挨打。就这样,我在一次次失败中学到教训,在一次次挫折中积累经验,生意越做越老练,后来就没有再发生类似的事。
记 者:在二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你感到自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刘献和:思想超前,总想去尝试别人没有做过事。就说在生产队当队长的时候,我就试验过“无土育秧”。当时,村里的老年人简直不敢接受,骂我“瞎搞”,我反复研究了一些农业科技的书籍、资料,不怕打击,坚持试验,终于取得成功。我还在自家挖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用沼气作燃料,既能煮饭、烧水、照明,还可用于农业生产,每年节省煤、电四五百元。开始,有些人也不理解,冷嘲热讽,说我“异想天开”,后来搞成功了,他们只得佩服我。
记 者:“思想超前”就是一个人的思想走在生活的前面。别人想不到,他先想到;别人没有做,他已经做了,因为他的眼光远大,预见到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率先加以利用。一般说来,“思想超前”的人都肯学习、肯钻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刘献和:我读书不多,只能靠自己努力。所以,我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读万卷书”就是不断学习,经常动笔。年轻时,我还是广播电台、报社的通讯员呢,每月都能发几篇稿件;“行万里路”就是到国外走走,2001年去美国,2002年去非洲,2003年去欧洲,2004年后跑得更勤,一方面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另一方面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
记 者:我注意到你说的这一句话:“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你认为每个人的发展机会都不同吗?
刘献和:是的。作为一个企业家,最可贵的品质是“走自己的路”,切不可跟在人家的后头,亦步亦趋。譬如说,上一辈的温州人跑到欧洲,大都从事餐饮业、皮革业或服装业,许多人做得很成功。现在你去欧洲仍然干这些行业,发展的机会肯定少了。因此,每个人都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记 者:是否凭着这个理念,你选择了非洲?
刘献和:可以这样说。非洲正处于发展期,像津巴布韦这个国家,自1890年开始沦为英国殖民地,独立后,又遭到经济制裁,工业基础比较薄弱。2004年政府推行“新经济政策”,鼓励外国投资。选择在津巴布韦投资创业,我无怨无悔。
记 者:目前在津巴布韦有多少中国人?
刘献和:在首都哈拉雷大约有5000人,但温州人很少。
记 者:作为温州的民营企业,能够涉足境外的资源开发,拓展双边贸易,很不容易!你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可喜可贺,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
(二OO六年三月)
相关链接材料:
刘献和,1956年10月3日出生,属猴,初中文化程度。
年轻时,曾担任梧田区梧三大队11生产队队长,1985年在梧田街开设“献和建材经营部”,1992年创办“温州市响宇贸易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沙钢生产的罗纹钢等产品,现任温州市金属材料协会副会长。
对刘献和来说,2005年9月23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津巴布韦共和国总统罗伯特·加布里埃尔·穆加贝在北京接见了他,并邀请他陪同赴吉林长春等地考察。
刘献和何许人也?他是温州市响宇贸易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经营钢材已有20多年,年销售额在3亿元左右,在业界颇有名气。
他还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2002年开始瞄准非洲土地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决定在津巴布韦投资创业;2003年,他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创建“中非能源公司”。2005年1月8日,他又在上海组建“中津矿产品有限公司”,开拓中国和津巴布韦矿产贸易业务……几年来,刘献和凭着聪明才智和经营能力,博得津巴布韦政府的信任,连穆加贝总统也称赞他是“诚信的朋友”。
从北京回来,我采访了这位在非洲创业的温州人,我们在温州国贸大酒店茶吧里聊了整整一个下午。
在许多人的眼里,非洲是一个落后、贫困的地方,充满饥荒、传染病和种族残杀……刘献和却认为,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矿藏使非洲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着诱人的发展前景!
记 者:几年前,我读三毛《撒哈拉大沙漠》一书。漫天的黄沙,贫瘠的土地,还有战乱带来的死亡……在脑海里留下难忘的印象。在我的心目中,非洲是一个野蛮、落后、恐怖的地方。
刘献和:那是片面的甚至是过时的认识。不只是你,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偏见!三毛写的是北部非洲的风情,和东南部非洲也有区别。丹麦女作家艾萨克·丹森在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在非洲,我有一个农场,在Ngong山脚下——那儿的经度和纬度组合起来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色,任何地方都没有一点油脂、奢侈……”我也可以说:“在非洲,我有一幢占地2亩的别墅,在哈拉雷郊外,那儿的景色优美,终年草木葱郁,鲜花盛开……”
记 者:看来,刘总对非洲、对津巴布韦情有独钟。
刘献和:是的。商人的眼光和一般人不同。哪里有商机,哪里有钱赚,哪里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哪里就是理想的投资、创业之地。
记 者: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对津巴布韦产生兴趣的?
刘献和:大约是2002年4月吧,我第一次到津巴布韦考察。这是非洲东南部的内陆国家,这里虽然没有繁华的景象,但气候好,环境好,土地肥沃,树木茂密。此外,文明程度相当高,社会也稳定。
记 者: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刘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我从事金属材料行业已经多年,对矿产比较熟悉。就说铬铁吧,它是不锈钢制造业、汽车业以及磁带、录像带制造业的主要材料之一。据有关资料,我国每年需求铬铁大约在270万吨以上,其中75%从印度、南非、菲律宾等国进口,津巴布韦的铬铁矿蕴藏量占全世界储量的20%。当时,我的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如果在津巴布韦开采铬铁矿,前景一定十分看好!
记 者:在温州民营企业中,到国外去开矿有没有先例?
刘献和:有啊!几年前,温州人早已在越南、老挝等地寻求矿产投资项目,不过规模比较小,多为参股的形式。有一位叫邹青海的温州人曾与越南政府有关方面达成协议,获得了青化省一座铬铁矿20年的开采权。还有平阳人王作宝也在越南青化省建立“北海责任有限公司”,投资开采铬铁矿。
记 者:在非洲开采铬铁矿,你是第一人?
刘献和:是的。作出这个决策是很慎重的。首先,我们多次到津巴布韦考察,通过中国驻津国的使馆与当地政府洽谈;其次,我们请北京钢铁学院等权威部门制订“投资可行性报告”。经专家评估,投资成本在一、两年内即可收回。
记 者:请谈谈中非能源公司的情况。
刘献和:中非能源公司位于哈拉雷Lea区Mechlery Avenue 88号,成立于2003年,这是一家合资企业。英籍华人文梓钊拥有25%股份,温州响宇贸易有限公司、江南控股集团等3家民营企业拥有75%股份。可以说,温州人处于控股地拉。
记 者:中非能源公司如何运作?
刘献和:公司成立后,我们在津巴布韦征地30公顷,建造第一个冶炼厂,这是中非能源公司3年内总投资4亿元中的第一期工程。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二期、三期将加大投入力度。此外,我们已拿到了津巴布韦文代尔地区25000公顷的铬铁矿的开采权,时间为99年。目前已办理了所有合法手续,随时可以进行开采。
记 者:刚才你说矿区有25000公顷的面积,其矿石储藏量有多少?
刘献和:目前已探明总储藏量大约在2亿吨以上,其中品位在45%以上的铬铁矿有7000多万吨。
记 者:对你们企业的诚信度,津巴布韦政府是否作过调查?
刘献和:当然。从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津巴布韦驻华大使克里斯托夫·哈·穆茨万格瓦、能源电力发展部长朱拉伊·莫约以及议会议员、国家粮食局、中央银行等高级官员先后三批到温州,对我们三家企业的资信程度进行严格的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满意,认为我们的实力无可置疑。
刘献和在非洲已立足脚跟。他那雄心勃勃的创业计划正付诸实施。为了稳妥地开展外贸业务,他还采取“多种经营”的方针,争取“旱涝保收”。谈到参与国际商业竞争的体会,刘献和说,“走出去”正是时候!
记 者:据我所知,在境外投资既有利益,也有风险。你认为在津巴布韦办企业有哪些优势?
刘献和:首先是资源优势,我刚才已说过。其次是政策优势。津巴布韦政府有规定,凡是外资企业可免税五年。再其次是能源优势。由于津巴布韦煤炭充足,当地电力成本低,每度电价仅2.5美分。我们冶炼铬铁耗电大,每吨耗电上千度,这对降低成本十分有利。第四是劳动力优势。津巴布韦还是不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相当便宜。
记 者:你怎么看待风险?
刘献和:我认为,境外投资最大风险的就是政治风险。不过,现在津巴布韦的局势比较稳定,和中国的邦交十分友好,应该不会带来麻烦。当然,处理好当地的各种关系十分重要。这方面,津巴布韦驻华大使对我们有许多忠告。譬如说,我国实行的是月薪制,而他们实行的是周薪制,每周要发工资。如果拖延日期或拖欠工资,工人就会罢工,甚至闹事。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做好工作,决不能出差错。
记 者:听说你在上海成立了“中津矿产品有限公司”,这和在津巴布韦注册的“中非能源公司”有什么联系呢?
刘献和:这个公司其实是中非能源公司在国内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从中国出口设备或产品到津国、再从津国进口铬铁或矿石到国内。公司成立已有一年多,开始没有什么业务,除了差旅费报销,帐目上没有什么开支。2006年开始,这家公司不再处于“休眠状态”了。
记 者:开采铬铁矿外,还有什么新打算?
刘献和:我和津巴布韦有关部门还达成两项合作协议。一个是与津巴布韦国家粮食局各出资50%,在香港组建“百溢贸易公司”,将津国的牛皮等运销国内,将国内的塑料编织袋销往津巴布韦。目前,津巴布韦客商已和有关企业签订供应1000万只编织袋的合同。如果运作得好,还准备在津巴布韦办一个编织袋厂。另一个项目是和津巴布韦国家电力局合作,将中国产的变压器、电度表还有许多电力设备销往津国。2005年11月17日,我在哈拉雷希尔顿饭店举办了一个中国电器产品展销会,推出上千个品种,在津巴布韦引起轰动。展出两天内,参观者络绎不绝。国家电视台作了新闻报道,有关部门还制成科教片,让青少年观看。
记 者: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你是金属材料的专家,做电器生意行吗?
刘献和:虽然,我对电器产品是“门外汉”,但这个项目的合作伙伴是乐清柳市一家有实力的电器公司。再说,我们所有的展销产品在质量、性能方面绝对没问题。
记 者:你的思路很好!
刘献和:对外贸易应该“多种经营”,这样才能“旱涝保收”。民营企业要参加国际商业竞争,现在正是“走出去”的时候。
刘献和的创业历程充满坎坷。他在一次次失败里学到教训,从一次次挫折中积累经验。他认为自己最大的特点是“思想超前”,最可贵的品质是“走自己的路”。
记 者:听了你在津巴布韦的创业过程,很受启发。请谈谈你的人生经历。
刘献和:我出身在农村,父母在供销社工作,家中没有兄弟,所以,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外出谋生。开始到云和运茅竹,后来又跟人搞翻砂,拉钢筋,干过许多重活、累活,吃了不少苦。生活的磨难,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养成一种不怕艰苦、任劳任怨的品德。后来,大家选我担任生产队队长、团支部副书记,于是,我一心一意地在家里搞农业。
记 者:什么时候开始经商?
刘献和:大约1981年前后,我26岁的时候。
记 者:生意做得顺利吗?
刘献和:不顺利啊,由于自己年轻,太相信别人,经常受骗上当,有几次赔了钱,还有一次还差点被人打了。
记 者:能说说创业初期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吗?
刘献和:1983年,我的一个朋友在山西太原进到40多吨的生铁。那时候,这东西很紧缺,卖得起好价钱,我把货款汇到太原后,到邮电局打长途电话时,遇到一个同乡,他说自己是南郊工业公司经理,愿意高价“吃”进这批货,转卖后有利润还与我平分。我相信了他,就和他一起到了太原。他拿走提货单后,说自己还欠太原一家贸易公司6000元钱,先把提货单在那里抵押一下,等家里汇钱过来,再把提货单赎回来,。我一听,再次相信了他。他叫我在旅馆里耐心等待。那几天下着大雪,天气很冷,我等了两天,不见他的踪影,心里开始怀疑,最后,他还是不露面,我才知道自己被骗了。打开他留在旅馆里几只皮箱,里面竟装着十几个空啤酒瓶,几本杂志,还有几件破衣服。我气得火冒三丈,回到温州,和妻子到他家里算帐,想不到他家里很穷,他老婆还患肺病,躺在床上呻吟。看到这悲惨的情景,我无可奈何,只得自认倒霉。我妻子是一个富于同情心的人,看那女人可怜,就花钱给她买药。那女人很感动,含着眼泪对我们说:“你们真是好人,我的丈夫太缺德了。”
记 者:这个故事很感人。
刘献和:还有一次,我接到一批矽钢片边角料业务,也是紧缺物资,和对方签了合同,谁知那人也是骗子,不但不给货,差点还挨打。就这样,我在一次次失败中学到教训,在一次次挫折中积累经验,生意越做越老练,后来就没有再发生类似的事。
记 者:在二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你感到自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刘献和:思想超前,总想去尝试别人没有做过事。就说在生产队当队长的时候,我就试验过“无土育秧”。当时,村里的老年人简直不敢接受,骂我“瞎搞”,我反复研究了一些农业科技的书籍、资料,不怕打击,坚持试验,终于取得成功。我还在自家挖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用沼气作燃料,既能煮饭、烧水、照明,还可用于农业生产,每年节省煤、电四五百元。开始,有些人也不理解,冷嘲热讽,说我“异想天开”,后来搞成功了,他们只得佩服我。
记 者:“思想超前”就是一个人的思想走在生活的前面。别人想不到,他先想到;别人没有做,他已经做了,因为他的眼光远大,预见到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率先加以利用。一般说来,“思想超前”的人都肯学习、肯钻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刘献和:我读书不多,只能靠自己努力。所以,我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读万卷书”就是不断学习,经常动笔。年轻时,我还是广播电台、报社的通讯员呢,每月都能发几篇稿件;“行万里路”就是到国外走走,2001年去美国,2002年去非洲,2003年去欧洲,2004年后跑得更勤,一方面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另一方面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
记 者:我注意到你说的这一句话:“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你认为每个人的发展机会都不同吗?
刘献和:是的。作为一个企业家,最可贵的品质是“走自己的路”,切不可跟在人家的后头,亦步亦趋。譬如说,上一辈的温州人跑到欧洲,大都从事餐饮业、皮革业或服装业,许多人做得很成功。现在你去欧洲仍然干这些行业,发展的机会肯定少了。因此,每个人都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记 者:是否凭着这个理念,你选择了非洲?
刘献和:可以这样说。非洲正处于发展期,像津巴布韦这个国家,自1890年开始沦为英国殖民地,独立后,又遭到经济制裁,工业基础比较薄弱。2004年政府推行“新经济政策”,鼓励外国投资。选择在津巴布韦投资创业,我无怨无悔。
记 者:目前在津巴布韦有多少中国人?
刘献和:在首都哈拉雷大约有5000人,但温州人很少。
记 者:作为温州的民营企业,能够涉足境外的资源开发,拓展双边贸易,很不容易!你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可喜可贺,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
(二OO六年三月)
相关链接材料:
刘献和,1956年10月3日出生,属猴,初中文化程度。
年轻时,曾担任梧田区梧三大队11生产队队长,1985年在梧田街开设“献和建材经营部”,1992年创办“温州市响宇贸易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沙钢生产的罗纹钢等产品,现任温州市金属材料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