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之子
——记全国建材行业优秀企业家曹昌荣
《中国建材报》特约记者 张绍光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一个晴朗的早晨,记者来到乐清市磐石镇,采访温州钟山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曹昌荣。
磐石为瓯越名镇,与温州市龙湾区隔江相望,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有“温州门户”之称。温州钟山水泥有限公司位于磐石镇的温州发电厂内。
走进厂区,一排以蓝、白为主色调的厂房映入眼帘。十几个水泥储存库巍然耸立,映衬着蓝天白云,显得格外威武。一辆辆散装水泥车穿梭往来,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立在厂区内的巨大宣传牌引人注目,上面写着企业的质量方针:“创造一流品质,持续改进管理,增强顾客满意”。记者看到车间里设备井然,大路旁绿树成行,虽然身边响着隆隆的机器声,但看不到飞扬的粉尘。作为一个生产水泥的企业,给人的感觉却是整洁而干净。
在办公室里,记者见到曹昌荣总经理。他刚值完夜班,从车间巡视回来,浅黄色的工作服沾着斑斑泥点。他身材魁梧,看上去有些疲惫,但炯炯有神的目光依然充满着自信。
暖暖的阳光透进窗户,我们相对而坐,在轻松而随和的气氛中聊了起来。
曹昌荣自称是“瓯越之子”,一个普普通通的温州人。和许多温州人一样,他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尽管到了“天命之年”,他仍然不辞劳苦,创办温州钟山水泥有限公司,圆了几代人的水泥梦。
记 者:“钟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想不到水泥厂有这样优雅的环境。
曹昌荣:是啊,你看,在这个办公室里,南窗可眺望瓯江,听潮涨潮退;东窗外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看云起云飞。天天置身于“眼前涨落是一天,身傍吐绿又复年”的境界。三年前,刚到这里上班,总感到离市区太远,枯燥乏味,但时间久了,还真有点舍不得离开。
记 者:曹总的话充满诗情画意。我想问问,当初是不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才把水泥厂建在此地?
曹昌荣:不,办企业不是为了看风景。说起钟山水泥有限公司的由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那是1999年4月,我在温州市建筑材料供销公司任经理。有一次,从同行的谈话中得知,温州发电厂一期工程的2台12.5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已经投产,每年产生的10万余吨粉煤灰的处理成为棘手的异常难题。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厂方在灵昆岛建造了码头和“灰库”,动用专用船只运输,每年要支付几百万元解决粉煤灰的污染问题。当时,温州发电厂的二期工程又将竣工投产,粉煤灰的处理刻不容缓。听到这个信息后,我就想,能不能用粉煤灰作为辅助材料生产水泥,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变废为宝,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我就主动上门和温州发电厂联系,并联合温州建设集团、南京江南水泥有限公司,共同商讨筹建有限责任公司的可行性。正是“英雄所见略同”,这几家企业都支持我的想法。经过专家们充分论证,一个投资3500万元、年产水泥30万吨、综合利用粉煤灰10万吨的方案出台了,并确定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二磨一搅拌”的新工艺生产水泥,商标为“瓯越牌”。钟山水泥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后,于2000年6月在温州发电厂开工建设。
记 者:为什么选择这几家作为合作伙伴?这是否意味着“最佳组合”?
曹昌荣:这几家企业的组合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又弥补了彼此间的不足。温州发电厂有场地、有能源、有粉煤灰;江南水泥有限公司有水泥生产技术;温州建设集团有水泥销售的市场,而建材供销公司多年经营水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可以说是“最佳组合”,从开始到现在,各方配合默契,运作顺畅。
记 者:综合利用粉煤灰这些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水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可是,当时你已经50岁了,人家说:“五十知天命”,你又何苦冒这个风险呢?
曹昌荣:我是温州人,应该为温州建材工业发展作贡献。众所周知,由于温州没有煤矿,没有石灰石资源,所用的水泥全靠外地调入。上世纪70年代,曾在市区汇车桥办了一家年生产能力仅5万吨的水泥厂,由于粉尘、噪音、烟雾扰得周围居民不得安宁,被迫停产。后来,又尝试利用瓯江水底丰富的蛎壳资源代替石灰石生产水泥,又告失败。因此,钟山公司的成功,可以说是圆了几代人的“水泥梦”!我个人辛苦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钟山水泥有限公司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一度曾出现举足维艰的局面。曹昌荣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他不惜人力和物力,强化企业管理,争创一流品质,力求用户满意,打造温州名牌,使企业稳步地发展。
记 者:钟山公司在创业初期,是否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
曹昌荣:无论是建设阶段,还是投产之后,钟山公司确实遇到不少困难,譬如资金短缺,管理不善,销路不畅……企业一度举足维艰。但我们以“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为宗旨,以“狠抓产品质量”为突破口,逐一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
记 者: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请问“钟山”的质量目标是什么?
曹昌荣:“瓯越”水泥要达到三个百分之百,即出厂水泥合格率为100%,出厂水泥富裕强度合格率为100%,用户投诉处理率为100%。
记 者:如何保证实现上述的质量目标?
曹昌荣:一是从“硬件”上保证。公司有布局合理的生产线,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生产;有检测设备先进的化验室,曾以接近满分的成绩通过有关部门的验收。二是从“软件”上保证。公司严格按照ISO9001以及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组织员工进行培训,结合公司的产品特点,建立质量保证体系。2003年1月15日,公司顺利地通过北京世标认证公司的ISO9001的认证。 这不仅增强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同时,为企业带来全新的管理理念。
由于公司抓质量措施得力,“瓯越牌”水泥自2001年12月问世以来,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就博得用户的信任,受到社会的公认。
记 者:请用具体的数据说明。
曹昌荣:2002年,浙江水泥质量检测站抽检“瓯越”水泥13个批次,综合对比合格率为92%,表明该水泥质量稳定可靠。
2003年,浙江水泥质量检测站抽检“瓯越”水泥14个批次,综合对比合格率达96%,出厂水泥全年合格率100%,富裕程度合格率100%,其结论是:该水泥品质稳定,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同年,在浙江省水泥品质指标检测水平大对比中,“瓯越”水泥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全省300家参赛企业之首。
记 者:“瓯越牌”水泥销售情况如何?
曹昌荣:去年,我公司销售“瓯越”水泥21.9万吨,其中散装水泥16.3万吨,发散率达74.46%,产品供不应求,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浙江第一高楼——温州世贸大厦也指定使用“瓯越”水泥。
记 者:“瓯越”水泥已成为瓯越大地上响亮的品牌。今后在实施名牌战略方面,公司有何新的设想?
曹昌荣:目前,钟山公司的生产规模、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利税指标都已达到申报“温州名牌产品”的要求。下一步,公司正按照认定程序,申报“瓯越”水泥为“温州名牌产品”,填补“温州名牌”中建材产品的空白。
记 者:预祝你们申报成功!
曹昌荣兴趣爱好广泛,他喜欢文学,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回首自已走过的道路,他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个境界”来总结创业的三个过程。
记 者:听说你的爷爷是一位私塾教师。在你小的时候,他曾教你读古诗,背古文?
曹昌荣:回想起来,记忆犹新。大约十来岁的时候,爷爷就教我对“对子”。譬如“前门杨柳绿,后院杏花红”,“水面载舟舟载水,人肩抬轿轿抬人。”后来,他又教我诗词平仄、对仗、押韵诸如此类的常识,在他的熏陶下,我念过不少的古典名篇。对文学的爱好,使我一生受益匪浅。
记 者:近代评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对此有何见解?
曹昌荣:我很赞同他的观点。做事业也好,做学问也好,的确要经过这三种境界。王国维引用了宋词中的三个句子,第一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第二句出自柳永的《凤栖梧》,第三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这三句词或写女子对情人的思念,或写对爱情的忠贞,但经过王国维的一番剪裁和串连,赋予新的意义,巧妙地表达了创业的三个过程。
记 者:此话怎讲?
曹昌荣:首先,企业家必须站得高,看得远,“望尽天涯路”,确定努力的方向;其次,必须坚持不懈,创业就像害了相思病一样,即使瘦了几斤肉,即使容颜憔悴,也在所不辞;最后,经过反复追求,终于如愿以偿,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事业取得了成功,达到了目的。
记 者:说得不错。恕我直言,你的脸色似乎不大好,真可谓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这个“伊”不是别的,就是你所从事的建材工业。
曹昌荣善于饮酒。当初,八两白酒,不在话下,因此有“曹八两”之雅号。不过,自从他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后,饮酒开始节制。酒品就是人品。他喝酒爽快,办事雷厉风行。他对下属的要求是:今天的事情不能留在明天。
记 者:我知道你善于饮酒,且很少醉过。
曹昌荣:当初,八两白酒,不在话下,人家戏称我“曹八两”。现在不行了,患上糖尿病、高血压,酒也喝得少了,酒量也退步了。
记 者:其实,喝酒也是一种文化。唐代诗人李白曾慨叹说:“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曹昌荣:办企业的人,接触的人多,交际的面广,以酒会友在所难免。有时,喝酒在业务洽谈中必不可少,还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记 者:说说你喝酒的故事。
曹昌荣:有一次,我们与对方洽谈业务,谈了半天,达不成共识,宴请之时,觥筹交错,气氛就变得轻松而融洽。席间,我频频举杯,向他们一个一个地敬酒,一口气喝了十来杯。也许为我的真诚感动,也许受我的豪爽影响,会议桌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在酒桌上几分钟就搞定了。
记 者:酒品就是人品。我欣赏你坦率的个性。在公司里,你办事的风格也是雷厉风行的吧。
曹昌荣:是的。钟山公司实行管理A模式,即“直接管理方式”。在公司里,我只管六个人,三个副总,一个总工,一个质监部主任,还有一个财务部主任。我要求他们管好他们的下属,今天的事必须今天办好,不能留在明天。希望他们在分管的工作范围内对我负责。
记 者:感谢曹总接受我的采访。钟山公司在你的带领下,已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我相信,“钟山”的明天会更好。
曹昌荣:“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OO四年四月十九日)
相关链接材料:
曹昌荣,1949年出生,属牛。他插队时种过田,回城后做过工,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磨练。
1971年,他创办一家工艺纸品厂,在企业界崭露头角。
1978年开始涉足建筑材料行业,1985年出任温州市建筑材料供销公司经理;
1993年创办温州市华隆包装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
1999年温州市建材供销公司和温州发电厂、温州建设集团、南京江南水泥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温州钟山水泥有限公司,他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3年当选为“浙江省建筑材料行业优秀企业家”,2004年荣膺全国建材行业优秀企业家。
企业主要荣誉有:2002年,温州钟山水泥有限公司被温州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授予“明星企业”;2003年,“瓯越牌”水泥被浙江质量技术监督网评为“浙江质量信得过”产品,被浙江省建筑材料管理协会评为“浙江省重点工程指定名优产品”,同时荣获“温州市放心建材产品”称号。2004年10月30日温州钟山水泥有限公司荣获中国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单位。
《中国建材报》特约记者 张绍光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一个晴朗的早晨,记者来到乐清市磐石镇,采访温州钟山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曹昌荣。
磐石为瓯越名镇,与温州市龙湾区隔江相望,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有“温州门户”之称。温州钟山水泥有限公司位于磐石镇的温州发电厂内。
走进厂区,一排以蓝、白为主色调的厂房映入眼帘。十几个水泥储存库巍然耸立,映衬着蓝天白云,显得格外威武。一辆辆散装水泥车穿梭往来,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立在厂区内的巨大宣传牌引人注目,上面写着企业的质量方针:“创造一流品质,持续改进管理,增强顾客满意”。记者看到车间里设备井然,大路旁绿树成行,虽然身边响着隆隆的机器声,但看不到飞扬的粉尘。作为一个生产水泥的企业,给人的感觉却是整洁而干净。
在办公室里,记者见到曹昌荣总经理。他刚值完夜班,从车间巡视回来,浅黄色的工作服沾着斑斑泥点。他身材魁梧,看上去有些疲惫,但炯炯有神的目光依然充满着自信。
暖暖的阳光透进窗户,我们相对而坐,在轻松而随和的气氛中聊了起来。
曹昌荣自称是“瓯越之子”,一个普普通通的温州人。和许多温州人一样,他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尽管到了“天命之年”,他仍然不辞劳苦,创办温州钟山水泥有限公司,圆了几代人的水泥梦。
记 者:“钟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想不到水泥厂有这样优雅的环境。
曹昌荣:是啊,你看,在这个办公室里,南窗可眺望瓯江,听潮涨潮退;东窗外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看云起云飞。天天置身于“眼前涨落是一天,身傍吐绿又复年”的境界。三年前,刚到这里上班,总感到离市区太远,枯燥乏味,但时间久了,还真有点舍不得离开。
记 者:曹总的话充满诗情画意。我想问问,当初是不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才把水泥厂建在此地?
曹昌荣:不,办企业不是为了看风景。说起钟山水泥有限公司的由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那是1999年4月,我在温州市建筑材料供销公司任经理。有一次,从同行的谈话中得知,温州发电厂一期工程的2台12.5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已经投产,每年产生的10万余吨粉煤灰的处理成为棘手的异常难题。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厂方在灵昆岛建造了码头和“灰库”,动用专用船只运输,每年要支付几百万元解决粉煤灰的污染问题。当时,温州发电厂的二期工程又将竣工投产,粉煤灰的处理刻不容缓。听到这个信息后,我就想,能不能用粉煤灰作为辅助材料生产水泥,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变废为宝,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我就主动上门和温州发电厂联系,并联合温州建设集团、南京江南水泥有限公司,共同商讨筹建有限责任公司的可行性。正是“英雄所见略同”,这几家企业都支持我的想法。经过专家们充分论证,一个投资3500万元、年产水泥30万吨、综合利用粉煤灰10万吨的方案出台了,并确定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二磨一搅拌”的新工艺生产水泥,商标为“瓯越牌”。钟山水泥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后,于2000年6月在温州发电厂开工建设。
记 者:为什么选择这几家作为合作伙伴?这是否意味着“最佳组合”?
曹昌荣:这几家企业的组合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又弥补了彼此间的不足。温州发电厂有场地、有能源、有粉煤灰;江南水泥有限公司有水泥生产技术;温州建设集团有水泥销售的市场,而建材供销公司多年经营水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可以说是“最佳组合”,从开始到现在,各方配合默契,运作顺畅。
记 者:综合利用粉煤灰这些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水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可是,当时你已经50岁了,人家说:“五十知天命”,你又何苦冒这个风险呢?
曹昌荣:我是温州人,应该为温州建材工业发展作贡献。众所周知,由于温州没有煤矿,没有石灰石资源,所用的水泥全靠外地调入。上世纪70年代,曾在市区汇车桥办了一家年生产能力仅5万吨的水泥厂,由于粉尘、噪音、烟雾扰得周围居民不得安宁,被迫停产。后来,又尝试利用瓯江水底丰富的蛎壳资源代替石灰石生产水泥,又告失败。因此,钟山公司的成功,可以说是圆了几代人的“水泥梦”!我个人辛苦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钟山水泥有限公司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一度曾出现举足维艰的局面。曹昌荣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他不惜人力和物力,强化企业管理,争创一流品质,力求用户满意,打造温州名牌,使企业稳步地发展。
记 者:钟山公司在创业初期,是否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
曹昌荣:无论是建设阶段,还是投产之后,钟山公司确实遇到不少困难,譬如资金短缺,管理不善,销路不畅……企业一度举足维艰。但我们以“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为宗旨,以“狠抓产品质量”为突破口,逐一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
记 者: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请问“钟山”的质量目标是什么?
曹昌荣:“瓯越”水泥要达到三个百分之百,即出厂水泥合格率为100%,出厂水泥富裕强度合格率为100%,用户投诉处理率为100%。
记 者:如何保证实现上述的质量目标?
曹昌荣:一是从“硬件”上保证。公司有布局合理的生产线,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生产;有检测设备先进的化验室,曾以接近满分的成绩通过有关部门的验收。二是从“软件”上保证。公司严格按照ISO9001以及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组织员工进行培训,结合公司的产品特点,建立质量保证体系。2003年1月15日,公司顺利地通过北京世标认证公司的ISO9001的认证。 这不仅增强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同时,为企业带来全新的管理理念。
由于公司抓质量措施得力,“瓯越牌”水泥自2001年12月问世以来,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就博得用户的信任,受到社会的公认。
记 者:请用具体的数据说明。
曹昌荣:2002年,浙江水泥质量检测站抽检“瓯越”水泥13个批次,综合对比合格率为92%,表明该水泥质量稳定可靠。
2003年,浙江水泥质量检测站抽检“瓯越”水泥14个批次,综合对比合格率达96%,出厂水泥全年合格率100%,富裕程度合格率100%,其结论是:该水泥品质稳定,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同年,在浙江省水泥品质指标检测水平大对比中,“瓯越”水泥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全省300家参赛企业之首。
记 者:“瓯越牌”水泥销售情况如何?
曹昌荣:去年,我公司销售“瓯越”水泥21.9万吨,其中散装水泥16.3万吨,发散率达74.46%,产品供不应求,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浙江第一高楼——温州世贸大厦也指定使用“瓯越”水泥。
记 者:“瓯越”水泥已成为瓯越大地上响亮的品牌。今后在实施名牌战略方面,公司有何新的设想?
曹昌荣:目前,钟山公司的生产规模、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利税指标都已达到申报“温州名牌产品”的要求。下一步,公司正按照认定程序,申报“瓯越”水泥为“温州名牌产品”,填补“温州名牌”中建材产品的空白。
记 者:预祝你们申报成功!
曹昌荣兴趣爱好广泛,他喜欢文学,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回首自已走过的道路,他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个境界”来总结创业的三个过程。
记 者:听说你的爷爷是一位私塾教师。在你小的时候,他曾教你读古诗,背古文?
曹昌荣:回想起来,记忆犹新。大约十来岁的时候,爷爷就教我对“对子”。譬如“前门杨柳绿,后院杏花红”,“水面载舟舟载水,人肩抬轿轿抬人。”后来,他又教我诗词平仄、对仗、押韵诸如此类的常识,在他的熏陶下,我念过不少的古典名篇。对文学的爱好,使我一生受益匪浅。
记 者:近代评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对此有何见解?
曹昌荣:我很赞同他的观点。做事业也好,做学问也好,的确要经过这三种境界。王国维引用了宋词中的三个句子,第一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第二句出自柳永的《凤栖梧》,第三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这三句词或写女子对情人的思念,或写对爱情的忠贞,但经过王国维的一番剪裁和串连,赋予新的意义,巧妙地表达了创业的三个过程。
记 者:此话怎讲?
曹昌荣:首先,企业家必须站得高,看得远,“望尽天涯路”,确定努力的方向;其次,必须坚持不懈,创业就像害了相思病一样,即使瘦了几斤肉,即使容颜憔悴,也在所不辞;最后,经过反复追求,终于如愿以偿,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事业取得了成功,达到了目的。
记 者:说得不错。恕我直言,你的脸色似乎不大好,真可谓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这个“伊”不是别的,就是你所从事的建材工业。
曹昌荣善于饮酒。当初,八两白酒,不在话下,因此有“曹八两”之雅号。不过,自从他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后,饮酒开始节制。酒品就是人品。他喝酒爽快,办事雷厉风行。他对下属的要求是:今天的事情不能留在明天。
记 者:我知道你善于饮酒,且很少醉过。
曹昌荣:当初,八两白酒,不在话下,人家戏称我“曹八两”。现在不行了,患上糖尿病、高血压,酒也喝得少了,酒量也退步了。
记 者:其实,喝酒也是一种文化。唐代诗人李白曾慨叹说:“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曹昌荣:办企业的人,接触的人多,交际的面广,以酒会友在所难免。有时,喝酒在业务洽谈中必不可少,还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记 者:说说你喝酒的故事。
曹昌荣:有一次,我们与对方洽谈业务,谈了半天,达不成共识,宴请之时,觥筹交错,气氛就变得轻松而融洽。席间,我频频举杯,向他们一个一个地敬酒,一口气喝了十来杯。也许为我的真诚感动,也许受我的豪爽影响,会议桌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在酒桌上几分钟就搞定了。
记 者:酒品就是人品。我欣赏你坦率的个性。在公司里,你办事的风格也是雷厉风行的吧。
曹昌荣:是的。钟山公司实行管理A模式,即“直接管理方式”。在公司里,我只管六个人,三个副总,一个总工,一个质监部主任,还有一个财务部主任。我要求他们管好他们的下属,今天的事必须今天办好,不能留在明天。希望他们在分管的工作范围内对我负责。
记 者:感谢曹总接受我的采访。钟山公司在你的带领下,已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我相信,“钟山”的明天会更好。
曹昌荣:“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OO四年四月十九日)
相关链接材料:
曹昌荣,1949年出生,属牛。他插队时种过田,回城后做过工,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磨练。
1971年,他创办一家工艺纸品厂,在企业界崭露头角。
1978年开始涉足建筑材料行业,1985年出任温州市建筑材料供销公司经理;
1993年创办温州市华隆包装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
1999年温州市建材供销公司和温州发电厂、温州建设集团、南京江南水泥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温州钟山水泥有限公司,他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3年当选为“浙江省建筑材料行业优秀企业家”,2004年荣膺全国建材行业优秀企业家。
企业主要荣誉有:2002年,温州钟山水泥有限公司被温州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授予“明星企业”;2003年,“瓯越牌”水泥被浙江质量技术监督网评为“浙江质量信得过”产品,被浙江省建筑材料管理协会评为“浙江省重点工程指定名优产品”,同时荣获“温州市放心建材产品”称号。2004年10月30日温州钟山水泥有限公司荣获中国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