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情怀

                                                    ―――记瑞安市云桥石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山
                                                                  《中国建材报》特约记者 张绍光
   巍巍桐桥山,滔滔飞云江
      1998年春天,一个细雨霏霏的早晨。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沿着桐桥山蜿蜒曲折的山路,艰难地向上攀登。不知拐了多少个弯,不知爬过多少道墚,他终于来到桐桥村。此刻,他的脸上展现灿烂的笑容,他深深地呼吸几口新鲜的空气,做几个扩胸动作,提起简单的行囊,大步流星地朝一间熟悉的农舍奔去,他真想对着大山,大喊一声:“我回来了!”
      他就是陈志山。
      1947年5月,他在桐桥村出生。他的父亲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志山”,希望他“志在大山”。他没有辜负父辈的期望,放弃了城市舒适的环境和优裕的生活,毅然回到家乡创业!
      五十八年前的一个拂晓,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划破桐桥村宁静的夜空,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这是个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大大的眼睛,陌生地望着这个世界。当乡亲们祝贺陈家添了一个男丁时,父母亲没有太多的欢喜,反而添了几份苦涩和辛酸。这孩子哭得太厉害了,这也不能怪他。没有足够的奶汁,他饿啊!父亲望着襁褓中的孩子默默地说:“他就叫志山吧,他的根在大山。”
      桐桥山位于浙江省瑞安市梅屿乡。这里曾是革命老区,1942年,中共瑞安马屿区委机关就设在桐桥山的五云村。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志山的父亲陈信汉是游击队的地下交通员,经常冒着生命的危险,在金竹坑、太田平、五云村之间穿梭往返,为了游击队送信。在陈志山年幼的时候,陈信汉多次给儿子讲述当年出生入死的战斗故事。直到1992年,老人在弥留之际,还是谆谆告诫儿子要回到家乡。为老区的建设,为乡亲的脱贫,贡献自己的力量。
父亲的嘱托牢牢地扎根在陈志山的心中。他自1965年参加工作后,先后担任过顺太乡团委书记,西门派出所副所长、国土资源局监察大队副队长……尽管长期住在城镇,但陈志山的心一直牵挂着桐桥山,牵挂着乡亲们。1998年,党政机关许多干部纷纷“下海经商”,陈志山的心里充满着创业的激情,经组织批准,他提前退休,回到了相隔三十多年的家乡。
      回乡的第一个晚上,陈志山失眠了。不是因为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了三个小时而感到劳累,也不是因为他离开工作岗位而感到后悔。他为家乡的贫穷而焦虑,他为乡亲们未能脱贫而担忧。一样的旧瓦房,一样的穷家当,正如一首歌中唱的“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还是那座山,墚还是那道墚……”
      改革开放已经好几年了,他几乎看不到家乡的变化。他想,桐桥山人民在战争年代艰苦奋斗,为革命作出了卓绝的贡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真是愧对家乡父老乡亲。
      第二天清晨,冒着绵绵的春雨,他登上了桐桥山的顶峰。放眼四望,那是一个绿色的世界。远处是绿树,近处也是绿树。连山崖、小路、溪流都染上了绿色。桐桥山啊,海拔六百米,逶迤十几里,在飞云江边默默地站立了多少年。记得小时候,晨曦中,他放牧牛羊出门;暮霭里;背着柴草回家。他踏遍山上的小路,淌遍山中的小溪,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深情。念中学时,他听人说“桐桥山”又叫“铜钿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辉绿岩。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然而,人们至今还没有发现它的真正价值。这不是“捧着金碗等饭吃”吗?
      “好好干一番事业吧!”陈志山面对群山,立下庄严的誓言。
      不知查阅多少资料,不知走访多少专家,陈志山终于摸清了“家底”。俗话说:“靠山吃山”,桐桥山上的辉绿岩就是遍地“黄金”。于是,他创办了瑞安市云桥石材有限公司。沉睡的大山响起了隆隆的机器声。
      “桐桥山之所以落后,是因为长期的封闭,村民们的意识落后。山上到处是辉绿岩,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开发利用。我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发展山区经济,带领村民们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在梅屿乡的一次干部会议,陈志山向领导表态。句句话掷地有声,得到乡政府的支持。
      陈志山从乡里跑到市里,又从市里跑到省里,甚至跑到北京。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又走访了许多专家,终于摸清了“家底”。据有关地质报告记载,桐桥山的辉绿岩蕴藏量为1000万吨左右,用机械至少可开采30年!
      辉绿岩,俗称“竹叶青”,国际上命名为“麦芒金雀石”。这是一种花纹细致、质地坚韧、色泽光鲜的石材,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铺筑路面、工艺雕刻……早在20世纪80年代,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十几批客商曾到桐桥山考察,由于交通、运输等诸多原因而被迫放弃开采计划。
      找到了打开致富大门的钥匙,他激动,他兴奋。从那天起,他一边走村串户,发动群众,一边请专家论证。经过有关部门审批,一个详尽的开采方案形成了。陈志山召集村民们开会讨论,集思广益。
      会上,他讲了一个“点石成金”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村子,四周都是石头山,老百姓却很穷很穷。一天,村里来了个道士,说自己能行使魔法,把石头变为黄金。村民们都不相信。道士就随手捡起一块石头,用左手一点,石头立即变为闪闪发光的金子。他对一个村民说:“你拿回家去吧!”然后,他又点了另一块石头变成黄金,让另一个村民拿走。当大家都高兴地拿到黄金后,只有一个孩子摇头表示不要。道士问他:“你要什么?”那孩子说:“我要你教我点石成金的方法。”道士大惊:“为什么?”孩子回答:“这样,我就可以拯救天下那些像我一样的穷孩子,让他们都有吃有穿。”道士点点头,深受感动,他就教给这个孩子“点石成金”的方法。
      陈志山说,桐桥山的石头也是“黄金”。只要我们掌握了“点石成金”的方法,我们就能富裕起来。
      他的话博得乡亲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1998年5月26日,瑞安市云桥石材有限公司在桐桥山正式亮牌了,这是陈志山迈出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已是如此艰难,但更大的困难摆在他们面前,等待他们的是更加严峻的考验。
      办企业需要资金,陈志山却没有钱!他四处奔走,向亲朋好友去借。银行的同志也被他的诚心感动,批给了一部分贷款购买设备。不久,三线电安装好了,他们肩挑手抬,把一台台凿岩机、卷扬机等开采机具运上了山,寂静的山头第一次响起了隆隆的机器声。随即,他们投资50万元,从山上到山下架起一条1350米长的承重索道,把开采出来的辉绿岩荒料一块块地运到山下……
      谁料运行不到两个月,铁索不堪重负,断了。他们利用半截铁索,重新安装一条,可是又断了。
      这时候,有人动摇了,有人失望了:“开采辉绿岩真是劳命伤财,还是算了吧!”陈志山又面临着新的选择。
      “要致富,先修路。”陈志山意识到要发展山区经济,修路是当务之急,既能解决石材运输问题,又能为乡亲们造福。经过五个月的奋战,一条长7.2公里、宽4.8米的公路奇迹般地出现在崇山峻岭之间。乡亲们说,这是桐桥山的希望之路……
      “铁索事件”在桐桥山引起了轩然大波。是半途而废,还是继续干下去?在这关键时刻,陈志山悟出一个道理:创业之路,荆棘密布,只有前进,没有退路。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他将蒲松龄撰写的一副对联,贴在公司的大门两旁:“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蒲松龄落第后写的自勉联。联中用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兵以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故事,勉励自己发愤读书。陈志山则借用这副对联,表达自己立志创业的坚强信念和豪情壮志。无论是公司的员工,还是桐桥山的村民,看到对联无不为之感动。
      事业的挫折,把陈志山的性格质地铺得更厚实了。他想,是鹰,总要搏击;是马,总要跨越;是强者,总要迎难而上!不然,布什怎么会当上美国总统?比尔·盖茨怎么会成为世界首富?
      这时,陈志山意识到要发展山区经济,当务之急是解决交通问题。光靠这条简易索道,怎么能把偌大的石材运出去?如果修筑一条盘山公路,既能保证企业的运输需要,又能为山区人民造福,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他跑到乡政府。乡干部告诉他说,建造桐桥山公路是梅屿乡历届政府的施政重点,但由于资金匮缺,迟迟不能启动……他又到市扶贫办、市交通局游说。这些部门都支持他的构想,并主动和他商量解决经费的办法。苍天不负有心人。通过陈志山的努力,桐桥山公路终于列入扶贫开发项目,所需的125万元资金采取多方资集的办法予以解决。经过协商,由瑞安市云桥石材有限公司出资80万元,剩余的45万元由市交通局、市扶贫办、梅屿乡政府分别予以补助。
      五个月,在时间的长河里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就在五个月内,桐桥山建成了一条长7.2公里,宽4.5米的盘山公路。通车典礼的那一天,温州、瑞安的领导乘车到桐桥山视察,不由连连赞叹:“奇迹,奇迹,真是奇迹!”此刻,陈志山这个身板硬朗的汉子,再也支撑不住了,累倒在工地上。人们发现他黝黑的脸庞已深陷下去,只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依然闪烁着火一样的光芒……
      “公路通车啦!”乡亲们笑逐颜开,祖祖辈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此后,山里种植的茅竹、药材、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往山下;农民需要的农药、化肥、饲料以及生活必需品一车一车地运进山区。村民们饲养的鸡呀、鸭呀送到城里卖,再也不需手提肩挑,搭个便车就上路。这条公路的开通,带动了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饲养业、种植业、旅游业一片兴旺。乡亲们说,这是桐桥山的希望之路!
      解决了交通问题,其他问题迎刃而解。陈志山和他的云桥公司如虎添翼,更具活力了。他们在山下再征地3亩,建造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从此,山上开采,山下加工。飞转的车轮伴随着山里人的欢歌笑语,将一车车的满载着辉绿岩的荒料或成品,运往温州、杭州、上海、厦门……沉睡在大山怀抱的石头终于重见天日。
      几年来,桐桥山的辉绿岩已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认识。温州火车站等几十个重点工程相继使用辉绿岩板材装饰;福建、浙江等地的客商将辉绿岩加工后,出口日本、葡萄牙、西班牙、美国等地;同时,辉绿岩在国内迅速推广应用。嘉兴市府大楼、吴江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慕名而来,签订供货合同。使用后,普遍反映良好。
      辉绿岩飘洋过海,引起外商的浓厚兴趣。2002年,美国底特律的两位客商专程前来考察;2003年,日本香川空机会社藤村顺一到桐桥山实地考察后,双方达成合作开采的意向。陈志山决心发挥矿山资源优势,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把企业做强做大。
      辉绿岩的开发,使当地的农民逐渐走向富裕的道路。自1999年以来,云桥石材有限公司除付给桐桥村40万元的补偿费外,每开采一立方米的辉绿岩再付给村委会20元的管理费;同时,云桥石材有限公司分批吸收村民到公司上班,至今已有20多位村民成为“云桥”的员工。村民陈志其,从小残疾,家中三代人,生活困难,过去是村里的“特困户”。如今,他的一亩多荒地列入开采区后,经济收入逐年提高,全家生活不断改善。
      2005年春天,我陪同几位客商到桐桥山洽谈石材业务。倚着车窗,不时看到绿树丛中点缀着一间间青瓦白墙的新房,有几户人家挂灯结采,正在操办喜事。在采石现场,我见到了陈志山。他头戴安全帽,正在指挥工人们安装新设备。他依然是那样神采弈弈,就像他身后的山峰一样威武,一样伟岸。
                                                                                                                                    (二OO五年四月)
相关链接材料:
      陈志山,1947年5月出生于瑞安市梅屿乡桐桥村。
      1963年前在瑞安市马屿乡读书,后因生活困难休学,参加农业劳动;
      1965年5月作为“半脱产干部”参加工作,任顺太乡团委书记,1975年11月调入瑞安市政法系统,先后担任西门派出所副所长,瑞安市政法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
      1988年调入瑞安市国土资源管理局,任监察大队副队长,法制监察科科长,1998年提前退休。
      1998年5月创办瑞安市云桥石材有限公司。
      2001年被瑞安市梅屿乡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企业主要荣誉有:2001年瑞安市梅屿乡政府授予“先进企业”称号,2002年,温州市石材行业协会授予“信得过企业”、“温州石材行业明星企业”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