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南的人格魅力

                                                                                     吴式南
      读罢张绍光先生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示陈敬南业绩及其为人的长篇报道《仁者无敌》,除了对全国劳模、优秀企业家陈敬南深表赞赏之外,更为他的独自的文化追求,他的光辉的人格魅力所强烈震撼。这是陈敬南不同于其他成功企业家的独特所在,也是驱动他走向卓越的强大的内力资源。
      陈敬南的人格魅力的核心就是“仁者无敌”。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几千年来丰富的文化传统中, 既有服务于少数最高统治者及其御用们的帝王文化,又有以孔、孟等为主流的民本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就是两千多年前孔子所倡导的“仁”字。“仁者,爱人”。“仁”字从其构造看,就是“二人”为“仁”,也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切从人出发,同情人,尊重人,理解人,处处为别人谋利益,“恭良谦俭让”。用现代雷锋的一句精言来说,即“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仁”,这种独特的东方式的古典人道主义,是中国先贤的独自创造,是中国伟大先人对世界文化宝库的伟大贡献。它比之西方近代的“自由、平等、博爱”更符合社会和实际需要,比之欧美的人权思想更为全面亲切。可惜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头30年时间里,由于极左意识形态的统治,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这个宝贵财富,却被肆意扭曲,以人为化和扩大化了的阶级论代替了人性论,人道主义被宣布为敌对的意识形态而横遭批判。直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人道、人性、以人为本才又重新张扬。但我们还是羞羞答答。虽然,“人本思想”、“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管理”等等开拓成为许多企业的文化理念,但敢于公开标榜“仁”,以“仁”作为办企业、搞改革的起点和核心心态,并以铁的业绩见证了历史的丰碑,甚至敢说“仁者无敌”,都很少见。
      叫人想不到的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多灾多难的中国大地,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平民儿子,一个饱经艰辛、很早就肩担起生活重担,并从自己的良知和人生历练中终于找到了共产党的陈敬南,竟把自己生命的根须深深扎入了中国文化土壤的“仁”中。他敏锐地抓住了改革、开放这个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千载良机,以“我不入地狱,谁入”的大勇者气概,临危受命,无私无畏,坚贞而不遗余力,在他的人生和事业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把一个濒临于破产,人心涣散,有一千名职工再加一千名退休员工的国有老大难企业,起死回生,在短短的几年中,把它发展成为全国同行业中的佼佼者。这是人间的奇迹啊,这不是“仁者济天下”的见证么?
且听听陈敬南在国有机制转变的关键时刻,他对广大员工许下的誓言吧——
      一定要让职工得到实惠,不仅不实行强制下岗,而且让每个人都有合适的岗位,让每个人都
有增加收入的机会:想“买断”的人就“买断”,想“留下”的人就“留下”,想入股的人就“入
股”,想“内退”的人就“内退”……,完全按照个人的意志。
      结果呢?职工们兴奋地说,别人下岗我上岗,别人减收我增收。这样的改革,我们怎么会不欢迎呢?
这简直是东方企业主的“圣经”!作为一个企业主,陈敬南的这种悲悯的胸怀,为员工们的利益而不惜鞠躬尽瘁的境界,就是一种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佛家的境界啊!
      事实上,真正的“仁”者,既不是无原则的施善,更不是无所作为或一副可鄙的伪善者的面孔。陈敬南既是仁者,又是智者、勇者。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早就有“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之说。陈敬南所信奉的“仁”字,正是与他的杰出的智慧、无畏的勇敢密切结合着的。温州木材集团公司的全面兴盛和改革成功,企业全体员工的有口皆碑以及党和国家给予他个人的种种荣誉,就是它的最有力的见证。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温州的很多成功企业家,他们的共同道路大都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实现个人自身财富积累的同时,积极奉献于社会和大众。这当然也是很了不起的。然而,陈敬南却是属于另一种类型,他是临危受命,身先士卒,与大众一起共同拼搏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然后实至而名归。这是陈敬南作为一名优秀企业家对我们所显现的第一个人格魅力的所在。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张绍光先生的这篇长篇报道所给予我们的启发是非同一般的。
      陈敬南人格魁力的另一个方面,我以为就是他的这种独特的文化胸怀,对我国广大企业的下一步如何发展所具有的启示。
      中国的企业在经历了成长的壮大期后,许多有识者都清醒地提出了一个所谓面临生命周期的盛衰问题。纵现中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在普遍经历了“器具层面”(技术、工具、概念)和“制度层面”(产权、组织、激励)的改造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如何进入“精神层面”(价值观、预设、信仰)的建设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企业要想全面走向世界和超越西方,就要在自己的企业中全面进行西式的改造。这是值得商榷的。正如一学者所指出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却很难靠全盘西化来解决。因为精神层面问题的一个核心是自我认同,一个亦步亦趋的优秀追赶者不大可能和西方平起平坐,更不用说是超越了”。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必须结合中国优秀的文化根基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中国企业才能真正走向世界”。陈敬南独辟蹊径,而向东方的深厚文化根基——人道主义传统吸取精华,而且躬身力行,依靠人民,团结人民,从而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在“道”的层面,真正培养出一种中国式的商业精神。这是优秀企业家陈敬南的人格魅力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在呼唤更多的陈敬南式的优秀企业家!
      中国式的商业精神的发扬和光大,在呼唤更多的陈敬南式的优秀企业家!
                                                                                                                                          2006年6月10日